第44章(第2/3頁)

“嫂嫂怎麽問起這個?”唐夫人笑意滯了滯。

這話問得叫她尷尬。

荼荼和珠珠以前都是嶽峙書院女學館的,荼荼去年冬天退了學,說是女學沒意思,不想再讀書了。珠珠與她沒隔兩天,連番稱病,也不肯去了。

到底是隔著一層,唐夫人做不了荼荼的主,眼下也不好意思說“珠珠今秋就回去念書了,荼荼不去念了”,顯得她這繼母偏心,只好撐起笑道。

“我家倆丫頭都是有主意的,我越嘮叨呀,她們一個兩個的越嫌我吵。正好嫂嫂在這兒,您快替我訓訓她們,叫她倆開開竅。”

這話頭就晾在那兒了。

山長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尋思“自己越俎代庖訓人家姑娘”這事兒能不能行,卻見她家二姑娘站起了身,雙手端著一杯茶,當當正正地朝自己杵過來。

結結實實一個姑娘,跟陣風似的站起來,寬肩粗腰的,動作也果斷。那杯茶呼到面前,山長夫人下意識地往後仰了仰身。

唐荼荼恭恭敬敬地捧著那杯大麥茶,一口飲盡:“我和妹妹都去!過完中秋就復學,多謝夫人收我倆入學!”

她要學詩詞書畫!學認字!扔開那本勞什子說文解字!再也不想做文盲了。

“上學?”珠珠臉一下子垮了。

……

女客席上笑鬧著,東院那邊已經醉了一桌了。時下文人多愛飲酒,詩與酒不分家,學生高中又是大喜事,幾位夫子喝得沒了顧忌,喚來紙筆高亢唱詩,荒誕又灑脫。

山長夫人捂著眼睛,看不下去:“且叫他們鬧吧,咱們先回家,後晌再叫馬車來接。”

“醉在人家家裏算怎麽回事?不行,我去把我家老爺喊起來。”旁有夫人道。

唐夫人笑道:“嫂嫂們只管放心,這正熱鬧著呢,咱們過去反倒掃興。要是一會兒醉得厲害了,就在我家歇個覺,家裏屋子夠的。”

幾位夫人尋思也是這個理,各自辭別唐夫人,上車歸家了。

唐夫人領著兩個閨女送她們出了門,望著幾輛馬車穩穩當當地行出了坊道,這才大松一口氣。

這還是她頭一回置辦這麽多人的席面,請什麽人,怎麽采買,從桌椅擺設到酒菜食譜,全是她自己安排的,累得要命,唐夫人直覺手邊沒一個堪用的。眼下,她吩咐仆役看顧好老爺們,也回房去歇午覺了。

客人一走,唐荼荼總算能填補肚子了,忙去廚房搜刮吃的。可惜今天什麽飯食都沒剩,唐荼荼無奈,把廚嬤嬤早上做好的龜苓膏舀出來了。

牧掛書作為給少爺補課的家學先生,也是今日的主角。葉三峰卻算不上,他也不跟著那一群夫子攪合,吃完飯就下了桌,這會兒,正坐在庭院裏翹著腳曬太陽。

“葉先生。”

唐荼荼抱著兩碗龜苓膏走到他身旁。兩只碗一大一小,葉三峰伸手要接大碗,那只小碗卻已經伸到了他面前。

唐荼荼睜大眼睛看著他:“先生也沒吃飽?那我再拿個大碗去。”

“不必……”葉三峰哭笑不得,他在外院,只知道二姑娘胖,竟不熟悉二姑娘這食量。

碗裏的龜苓膏不是地道做法,唐荼荼多加了一把櫻桃,沒切沒碾,只摘了梗,各個個頭飽滿,汁水欲滴。

葉三峰眼尖:“小姐給帶回來的?”

唐荼荼點點頭。

時下櫻桃,以產自洛陽和山東泰安的為珍品。泰安離京城八百裏地,洛陽還要遠上許多,一路車馬顛簸,送到京城的櫻桃往往是要壞的。

所以民間市面上的櫻桃幾乎全都是“櫻桃煎”的做法——果子煮水,搗成泥,加糖釀起來。如此做成果醬,就能保存得久些,而風味不失。

至於新鮮櫻桃,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見得著,一路坐著馬車進京,中途還得時不時得換冰,價值幾乎能及得上叫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了。

更別說是六月末這盛夏天了,再晚熟的品種也撐不過六月了,這就是今年的最後一茬櫻桃了。華家的財力能從這櫻桃上,窺得一二。

葉三峰捧著碗龜苓膏,看著院裏的人。

他悠悠道:“一十九名,少爺考得不錯。姑娘且看著,過不了五日,這‘神童’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唐荼荼已經餓得燒心了,眼也不擡地吃著,聽他說完,才問:“為什麽哥哥能壓過那個天津小才子,排第一呢?”

葉三峰呵笑一聲:“上頭的伎倆罷了。”

唐荼荼叫一塊龜苓膏給嗆住了,捂著嘴咳了好幾聲,“……先生說誰的伎倆?”

——上頭,是說皇上麽?

葉三峰避而不答,只笑著道:“要是真照少爺昨兒說的,那小公子對城防海事信手拈來,能叫翰林學士、國子祭酒都當眾忘形地與他辯答起來,那必是幾十年不出一個的奇才,少爺是拍馬也及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