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3/3頁)

去年擒住他們合罕皇帝的幼子卓力格圖後,盛朝以此為挾,換回了兩千戰俘,把被俘三年的將士們帶回了盛朝地土。

其中四百余人是霍將軍的親兵,一路送回了京城,才得以與家人團聚。抵達京城的當日是正月十六,跑百病的日子,陛下在太和門外設宴,給這四百余戰俘接風洗塵。

本是為彰顯聖德,誰知卻成了一場鬧劇。

廿一道:“戰俘衣不蔽體,發禿齒豁,如拾荒多年的老漢,畏光,怕生,說話含糊。”

“吃喝習性呢?”

廿一又想了想:“狼吞虎咽的,一桌菜上去,眨眼就沒了。”

晏少昰:“不是這個。還有呢?”

“食欲亢進,善饑,一天吃五六頓。極其愛重糧食,一粒米、一滴菜汁都不剩。”

晏少昰微微眯起眼,是了,就是這個。

那兩千戰俘在喀爾喀蒙古生活了三年有余。遊牧民族,不擅農耕,對戰俘也沒工夫嚴加看管,只嚴守城防,不讓戰俘進城,放戰俘在荒野上遊蕩。

蒙古本是讓戰俘替他們開荒拓土的意思,可戰俘餓得沒了理智,哪裏還能想著墾地?進不了城,荒野上跑也跑不到哪兒去,人多總比四散開好,便都聚合在一塊,吃光了巴丹吉林荒漠上的每一寸草根樹皮。

被換回盛朝後也是一樣,暴飲暴食,食用無度。三月下放的那批撫恤銀是晏少昰簽的,彼時他翻著冊子看了一眼,竟有十幾個戰俘歸家後,吃得撐死了。

熬過了饑荒,卻死於溫飽之中,叫人除了唏噓,再無話。

像這二姑娘這樣,幾個時辰不進食就會暈倒的,一粒米、一滴菜汁都舍不得剩的,一定是餓怕了。

她又餓了幾年呢?

晏少昰沉聲道:“繼續讓人盯著,有異常再報,必要把教她的那位先生挖出來。年少成材,背後必有名師,會畫輿圖、懂番文、精於術算、通曉時務律法,還會算計人心,那位先生了不得。”

“奴才領命。”

晏少昰遲疑了片刻,又補了句:“要是她那繼母再克扣她吃食,讓人偷偷貼補著點。”

廿一:“……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