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大大的賺

莊民們發現,今年春耕和往年不同了一些。

莊內本都是旱地,今年居然引水弄了二十畝水田出來,這可真是奇怪了。

“這是咋回事啊?”馬桂芳不解的問負責監督弄水田的鄭來。

鄭來也是一知半解,囫圇答道:“聽說是從南方運來的水稻種,周家這幫小子蹲棚裏研究了整整四個月,弄出個新種,三小姐便囑咐開二十畝水田讓他們折騰。”

馬桂芳聽得咂舌,“二十畝啊!這要是種不出什麽來,得耽擱多少糧食。”

鄭來搖搖頭,“誰知道三小姐咋想的呢,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好好幹咱們的活就是了,過幾個月這稻子長出來,咱們就知道了。”

馬桂芳想想也是,反正這幾年來一年換種耕種方式,收成一年還比一年好,信主家就對了。

兩人便各自忙活去了。

二十畝水田,其中三畝種著周榮等人培育出來的雜交稻種,余下十七畝,徐月準備豪賭一回,只留下兩畝地的三系水稻種子,余下全部種下。

想要雜交水稻,種法上大有講究,先得選出優質稻種,然後兩兩不同系水稻交叉種植,等抽穗開花後,人工授粉。

而已經得出來的雜交水稻,便能節省下這個授粉功夫,但只能種植一季,且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每年都得培育出新的雜交稻種,才能保持如此高的產量。

但現在一切才剛開始,農學生們能否成功大批量培育出雜交水稻種,還得看七八月秋收時。

從水稻種下去開始,徐月這顆心就一直系在那二十畝試驗田身上。

別的雜事全部拋下,交給君梅和徐大郎去做,只負責南邊交州的溝通事宜。

公孫昊家的造船廠做完這第八艘海船後就停了,只按照分解圖冊,建造各個部件,看似停止了造船計劃,但實際上只是等待一個將部件組裝的機會。

八艘大船全部下海,往返大船一多,南北兩地的交流也越來越密集。

徐月不知道自家姊姊到底花費了多少功夫,才到南邊一年多,就能源源不斷的將白糖、精鹽、海帶、糧食等大宗物資從南邊送到北地來。

或許,魔法就是最大的能量源。

這一年,徐月除了關注自家烏堡運轉與雜交水稻之外,余下時間全部用來建倉庫。

但這麽多倉庫建起來,徐月總覺得很不安全,總想著能把這些東西藏在外人無法注意的地方。

然而,她所能擁有的唯一秘密空間,只有研究室內那可憐的一點點地盤。

為了釋放壓力,徐月通過對講機同阿娘阿爹遠程商議過後,決定對外出售白糖和精鹽。

只一下子,就在漁陽郡內造成了轟動。

潔白如雪的細糖霜,一石只要七百徐家籌,折合一斤不到六根徐家籌。

沒有一點苦味的精鹽,一石只要六百徐家籌,折合一斤五根徐家籌,等於只是徐家莊上一斤米的價格。

白糖價格尚且不論,因為大慶的糖並沒有多大產量,多被世家權貴包圓,流落在民間市場的極少,所以售價一直是忽高忽低,任憑賣家開價,買賣市場混亂。

但鹽的價格和產量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往日粗鹽八百錢一石,折合一斤6.6錢。

流到普通百姓手中,應當是八錢到十錢一斤的價格。

但是,這只是紅巾軍還沒起義之前的價格,現在各地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各地軍閥大量煉制錢幣,通貨膨脹特別厲害。

前幾年一斤鹽折合約一百錢一斤,到了這兩年,一斤已經漲到二三百錢,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也買不到。

漁陽郡還稍好些,鄰居渤海郡有鹽礦,兩郡都在一個軍閥管制之下,粗鹽還是能買到的,價格也還比較穩定,一百三十錢到一百五十錢之間。

從渤海郡鹽礦產出的鹽,經由官家批發到私人鹽販子手上,再由鹽販兜售到平常百姓家中,這其中的利潤,公孫昊這個曾經的奴隸販子加私鹽販子表示,大大的賺!

徐月得到家人的支持,把鹽和糖一放出去,瞬間就感受到了公孫昊當時的舒爽。

海船運貨量很大,兩萬斤鹽和一萬斤糖只需要一艘船就能運來,相比起走陸路需要耗費的車馬和大量人力,這成本簡直不能再低了。

作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源頭廠家,數不清的錢幣從漁陽四周向著她徐家錢匣投進來,很快徐月就感覺到剛剛才建起來的倉庫,又要滿倉。

兜售所得二十幾萬錢,讓家中原本還有點緊張的財政瞬間變得寬松起來。

一時間,聽到風聲特意從外地尋來的商人絡繹不絕,短暫帶動了一波漁陽縣城的GDP。

但可惜的是,他們來晚了,這些糖和鹽總量本就不多,早就被漁陽本地世家壕紳們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