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第4/6頁)

並且還穿到了宮裏。

於是等到湘雲進了寧壽宮後,宮裏上得了牌

面的人便都來給太後請安了。

這西洋景,哪能錯過呢。

←_←

這廂,太後看到湘雲時,明顯愣了一下,隨即眼角抽搐的對扯著裙子給她行禮的湘雲說了句免禮。

湘雲半蹲身,雙手抓著兩側的裙子,起身後,還原地轉了一圈,然後微微擡了擡下巴,將扇子半擋在臉前,對著太後來了一聲‘哦!呵呵呵~’的笑聲。

太後:笑的很好,下次別笑了。

湘雲這次回國還給眾人帶了不少禮物,進宮的時候就讓人擡進來了。這會兒坐在太後下首一邊說外面如何如何,一邊又說帶了什麽東西回來。

沒提四爺,也沒提政事,更沒提弘輝以及小姑娘他們,甚至沒說他們是因為四爺駕崩才趕回來的,就是一味的閑聊。

太後到是提了一回小姑娘,後見湘雲還是一副不上心的樣子,又說了一回小姑娘的親事。

年紀不小了,不能再耽擱了。

見太後這般說,湘雲很是不以為意的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天給每個人都安排好了一切,咱們看著就行了。再說了那丫頭自小就是個有主意的,咱們哪裏管得了她。”

太後被湘雲噎了一下,帶著護指的手隔空在湘雲頭上點了點。

你可真夠心大的。

湘雲‘刷’的一聲又將手中的象牙扇子打開,半遮著臉,只露出一雙眼睛對著太後眨呀眨。

太後:“……”

不是湘雲有多相信老天爺,而是知道即便老天爺背了鍋,他也沒辦法張嘴為自己辯駁。

小姑娘與三郎的事,在湘雲看來那就是小姑娘的私事。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以關心的名義橫加幹涉。

至於這個時代的人所看重的貞節,那並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只要她家小姑娘覺得值得,不會後悔就夠了。

之前買了兩只撒手沒讓往來的商隊捎回京城給惜春解悶,不叫惜春哪一天真的想不開修道去。不是她想幹涉惜春的決定而是因為那一年,湘雲想明白了一件事。

史湘雲為什麽不是史家的孩子,為什麽史家的孩子會被人丟棄在紅螺寺外。

這應該都是警幻安排的劇本。

她給元春安排了人間帝王,給迎春安排了中山狼,再給探春安排了和親遠嫁,那麽她給惜春發排的就是陰差陽錯,愛而不得的戲碼。

身世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次狸貓換太子的結果。史湘雲會與榮國府有牽絆,惜春也會按著設定好的人生走下去……

如果她沒來,大觀園會抄,惜春會出家避世。介時一個和尚,一個姑子…嘖,這娘們下手忒狠了。

收回思緒,湘雲看著太後想要說教的樣子仍舊好脾氣的笑著。

真是個操心命。

~

另一邊,胤禟在南書房見了剛剛下了早朝的弘輝。按著規矩行了君臣之禮。弘輝原是想要免禮的,但被他九叔這一身震了一下,回過神時他九叔都已經行完禮了。

弘輝上前將人扶起來,又引著胤禟去一側的暖閣說話。

老四雖然提前登基了,但他駕崩和弘輝繼位的時間卻與他記憶裏的時間差不多,胤禟不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過相較於弘歷,胤禟更喜歡弘輝。

無論是弘輝的品性,還是他這個人。但不管怎麽說大清有個清明的君主,也是宗室和百姓的福氣。

一走就是六年多,要說的話正經不少。胤禟說了一回他們都去哪了,各個國家的風俗和情況如何,最後才將一直捧在手中的小匣子鄭重的遞給弘輝。

這是他們在國內弄回來的圖紙。

凡是胤禟覺得有用的,比大清先進的,胤禟都會想方設法的弄回來。

他們有金銀,還有湘雲這個自帶作弊器的,弄這些圖紙回來不算難事。至於是不是小人行徑…他就小人怎麽了?

自來重文輕武的後果都是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清是馬上得的天下,若是再學歷史那些朝代重文輕武,相信用不了多久,也會步上那些朝代的後塵,成為名副其實的前朝。

火炮和火銃這類武器已經成了必然趨勢,如果大清不將自己武裝起來,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昆侖奴隨意買賣的命運未嘗不會落在他們身上。

胤禟說的這些,弘輝都聽進去了。他本來就不是那種狂妄自大,不聽勸的人,此時從胤禟那裏知道了外面的情況,也不由生出幾分緊迫感。

打康熙年間,大清就有紅衣大炮,火器營了,但數量卻不多。原本弘輝就想著加大兵部開支,這一次聽了胤禟的話更是準備在原有預算上再增加一倍。

二人正說著話呢,就聽宮人來回話,說是時康公主到了。

沒錯,時康格格因著弘輝這個老子的繼位也從格格晉了一階,正式成為皇後嫡出的和碩時康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