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第3/4頁)

賈蘅被教養得極好,如今長到十七八歲,也是文武雙全的少年新貴。

原本他一直在宮裏讀書,四爺駕崩後賈蘅便從書房退了下來。

現在他需要考慮的是以科舉入仕還是藍翎侍衛入仕,也或是繼承峨眉成為商賈。

峨眉是他父親和雲姑姑一手創立起來的美妝帝國,不光是日入鬥金,更是父親和雲姑姑的心血以及那段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賈蘅對父母的印象幾乎都是聽人說來的。

他不知道父親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才會叫那麽多人真心喜愛,悲痛惋惜。

是溫柔小意的對待家中姐妹,善待身邊丫頭的溫柔之人。也是以一介文弱書生抗擊賊寇,不惜以身殉國的忠臣之士。

是從小喜歡做胭脂水粉,品味極佳的貴公子。也是讀書科舉,能寫出犀利文章,直逼要害,不懂迂回的義氣之人。

是膽小怕黑,怕臟怕疼的少年心性,也是萬箭穿心終不悔,誓死守衛城門的英烈……

矛盾的就像是兩個人。

但對自己的父母,賈蘅是帶著崇拜和敬意了。他雖自幼失怙失恃,卻也受盡父母余蔭庇護。

也正是這般,他既想入仕,也不想放棄峨眉。

賈蘅與賈蘭同輩,李紈是他的大伯母,於情於理都應該去去吊唁。不過這一路上,賈蘅卻一直在想著今後的路要怎麽走。

……

因為賈敏的年紀大了,為了快速安穩的到達賈蘭那裏,他們先乘船到那附近,然後再乘馬車前行。

船不是自家的,而是朝廷商部機船隊中的最豪華客船。

打蒸汽機投入使用後,小姑娘便迅速抓住商機組建了大清第一支機船隊。

機船隊分貨船和客船兩種。貨船顧名思義就是天南地北往來運送貨物的。而客船也是這般,不過去以長短途以及客船豪華程度收費。

賈蘅他們坐的是最豪華的那一等客船,因出門的人比較多,丫頭婆子下人行李和馬車都要上船,他們幾乎將一艘都包下來了。

客船先入海,隨後再入運河最後再駛入由大清商賈共同出資修建的新水道之中,最後才在距離賈蘭最近的地方靠岸下船。

將馬車從船上趕下來,裝上行李再度出發,因這幾年一直在修官道,所以剩下的一道路並不算多難走。

當然了,和坐船出行是沒法比的。

大清的官道年年修,可年年用心修過了,也還都是老樣子。泥土修出來的路,經不起車輪反復碾紮,風雨過後,更是泥濘難行到時不時就會有馬車陷在坑裏。

工部因著小金庫的激勵,到也研究過一些鋪地的東西,不過都存在不少的弊端,如今又折騰出一種粘合劑。聽說是將沙土和粘合劑以及米湯按比例攪拌鋪在石磚下面和縫隙處,可以起到固定和避免局部下沉的作用。

如今這種粘合劑正在京城幾處街道上做試驗,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具體數據了。如果這個粘合劑沒有太大的問題,想來明年這個時候,朝廷就會向全國兜售了。

商部明年的業績又穩了。

哪怕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賈蘅一行人也及時趕到了地方。一番祭拜後,眾人才跟著賈蘭之妻回後宅休息。

傍晚,賈蘭送走了最後一波來吊唁的客人才回來與眾人說話。李紈沒了,賈蘭要丁憂守孝,所以這邊忙完了喪事,賈蘭會先扶靈回金陵,之後再帶著一家老小回京城守孝。

其實他也可以帶著妻小在金陵守孝的,但他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對金陵這個祖籍之地並沒有半分歸屬感。

這是其一,其二則是兒女都大了,進學選秀以及將來出孝後去吏部消假這些事都得去京城忙活,所以去京城更好些。

再一個,說點比較功利一點的話,親戚只有時常走動才會越走越近,住在一起總比天南地北更親近些。

賈蘅在京城,黛玉惜春在京城,湘雲家的小姑娘也在京城,而金陵有什麽呢?

一千六百竿子都打不著的遠親還是葬了幾畝地的賈家祖墳?

也因著這些種種考慮,賈蘭去京城勢在必得。

賈敏聞言看了一眼黛玉,最後又問了一回惜春筆賈蘅著不著急回京城。她聽了賈蘭的行程安排後,便想著跟著賈蘭一道去一趟金陵,祭拜一回她老子娘和哥哥嫂嫂,然後再帶著黛玉去一趟揚州和蘇州。

林家是江南望族,祖籍在蘇州,林如海也葬在了林家祖墳那邊,而黛玉自幼生養在揚州,此番故地重遊,也是因著年紀大了,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了。

再一個…因為林如海的死亡原因,賈敏也並不想葬在林家祖墳裏,但賈家的祖墳也不葬外嫁女。

將來她沒了,也不像再勞煩閨女千裏送她回南邊了。所以這次就將該辦的事都辦了。

如果惜春和賈蘅不著急回京城,就跟著她們母女一道去南邊轉轉,若是著急回京城,那就只她們母女先跟著賈蘭去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