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第4/5頁)

太後是去年十月份沒的,現在仍是國孝裏,好在中元節不是給活人過的,到也不需

要太過講究。不過中元節之後便是中秋節,重陽節,頒金節這一類節日。

“……還有一事,謙貴人,儉貴人還有謹嬪都出了月子,臣妾想著給她們遷宮,只是這個位份是不是也給提一提?”提了位份就意味著提俸祿,雖說四爺在這上面沒那麽摳門,但皇後還是怕四爺又犯病,連忙又補充了一句,“到底身邊還養著孩子呢。”

四爺聞言,沒多做思考,直接說道:“謙貴人,儉貴人晉嬪位,謹嬪便不晉了…享雙俸吧。”

見到了午膳的時辰,四爺便留皇後一道用午膳,席間小康同學照例坐陪。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裏,整個人看著就好嚴肅。

小康同學還是個小娃娃,晚上幾乎不陪四爺熬夜,於是小康同學就錯過了第一時間阻止,哪怕阻止不了也能第一時間知道的襲爵新規。

從知道四爺和軍機處弄了這個襲爵新規後,小康同學的臉色就不怎麽好。

老四這混帳玩意,這事哪能這麽幹!

氣死朕了,氣死朕了。

不對,朕都被他氣活了。

他當初之所以會如此看重太子,並不是因為太子是嫡子這一個原因。越想越覺得四爺這事做得不對的小康同學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情況,於是只能暫時壓下這股暴躁脾氣,準備再看看事態的後緒發展。

皇後看看四爺,再看看時康,不由有些擔心。

這孩子正是聽什麽記什麽,看什麽學什麽的年紀,見天的面對四爺這張別人欠他八萬吊的冰塊臉,別再移了性情。

有心想跟四爺說一嘴將時康接回去自己教養,可皇後又想到時康留在四爺身邊,留在養心殿對弘輝的好處,便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算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皇帝的孫女同樣不愁嫁。

╮(╯▽╰)╭

從養心殿出來,皇後沒有坐肩攆,她扶著宮人的手一步一步走向鐘粹宮。

一邊走一邊琢磨大清皇後的職責是什麽。

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是個女人都能做。

管家應酬,約束側室,教養庶出,友悌姑舅,孝順高堂……這些事情正室妻子也都做得來。

那麽皇後呢?

一家主母和一國之母,總是不一樣的吧?

蒙古草原的女人管著整個部落的生計,在男人外出打仗的時候更是要肩負起一個部落的生死存亡。

那大清的皇後就真的只能被困在後宮之中,與那些小家主母一般度日嗎?

哲哲是大清的第一任皇後,但因為孝莊太後的存在,記住她的人不多。

再後來就是順治爺的兩位蒙古皇後了,一個被廢了,一個不得不躲著順治爺走。

先帝的皇後到是不少,除了兩位臨死加封的,還有一位是以太後身份加封的皇後。扒拉一回手指也就赫舍裏皇後是以皇後之尊入宮,再以皇後之尊下葬的了。

先帝張嘴賢後,閉嘴賢後,可細細算下來,皇後就發現自己的這位婆婆好像也沒什麽建樹。

難道是有什麽是她沒發現的或是發現了不肯承認的…也或是她跟她男人相處的太久,也被傳染了刻薄的毛病?

皇後真的只是侍候好皇帝,管理好內宮就是一個賢後了。還是有更重要的事情?

都說後宮不得幹政,那這位賢後幹政了嗎?嗯…反正孝莊太後是肯定幹政了。

一直到鐘粹宮,皇後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不過卻知道那些遞進宮的牌子她都可以接下來了。

來吧,都來吧。

得了四爺給的差事,皇後心裏有些想法,只還需要尋人思議,於是便將大福晉,二公主都叫了過來。

奏折要從哪個方向入手,中宮箋表要怎麽發,這都是問題。

對了,中宮箋表。

這好像還是做為一個皇後她第一次下中宮箋表呢吧?

大福晉和二公主一前一後過來的,等皇後將這事說了,二公主眼珠子轉了轉,便又提了兩個人。

一個是湘雲家的小姑娘,一個就是女校的林校長。

黛玉只跟太後打交道,女校的榮譽校長也只有太後。皇後這裏黛玉除了必要的日子來請安,其他時候並不怎麽過來。

但在有限的見面裏,黛玉也給皇後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黛玉生得美,身段婀娜,年少時還會讓人忽略她的氣質只覺其生得驚艷絕色。可隨著時間的流逝,黛玉身上的氣質竟直接蓋過了她的容貌。看到她的人,都是先被其一身不凡氣度吸引,其次才是她的容貌。

歲月從不敗美人,有氣質加成的黛玉,即便七老八十,想來也是一位氣質出眾,極其優雅美麗的女子。

二公主一說黛玉,皇後腦海裏便都是黛玉風趣生動,靈敏聰慧的談吐和應對。

而小姑娘…哪怕不理前朝的事,小姑娘做了什麽後宮的人也沒幾個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