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第4/4頁)

還什麽圓了彼此的情份?

草,他們就不應該相信奸商這種話。

此時出手名下財產,價錢一定會被壓得極低。可不出手就要拿身份和爵位官職來換,自然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當然了,也有人真的想要放棄身份和爵位的。

不過並不多就是了。

就在好多人家正在準備拋售產業時,轉天四爺就又下了一道聖旨。

是關於閑散宗室和旗人安置就業的。

國庫的銀子也不是大風吹來,總不能一直讓朝廷白養著你們吧?

兩份聖旨都是四爺提出來,也是他帶著多位朝中重臣商議後的結果。這些人裏,有滿人,也有漢人。他們皆是位高權重之人,不是辛苦考出來的,就是有真才實學,有能力,接受過考驗的。他們看問題的出發點即便不是國家社稷,長治久安,也不會站在廢物的角度上去思考生存問題的。

宗室和旗人的人口基數在逐年增長還是成倍的增長,光是這方面的開支就快要趕上兵部一年的軍晌了。

說實話,兩份聖旨前後腳的發下來,其實是在逼著那些做生意的宗室和旗人放棄身份的。既然自己都有能力養活自己了,那就別給朝廷增添負擔了。

更有意思的是,四爺還叫人丈量了大清現有荒地面積,想要最後再來個好聚好散……

小姑娘一臉驚奇又崇拜的看著四爺這一套組合拳,心中隱隱約約有些受教的感覺。

和她四伯比,她還是太小家子氣了。

於是自認受教的小姑娘,按著奏折的格式寫了一份奏折給她的好四伯。

銀行現在是戶部的,所以銀行想要做什麽生意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般單純的由她自己決定就好了的。而且現在銀行後面沒了她老子的生意和財力支撐,她也得另尋投資方。

寫份奏折,國庫撥銀注資銀行,然後再以朝廷的名義收購一些生意鋪子,給那些還想要賣掉鋪子的宗室權貴們一個選擇的機會,同時也可以為朝廷來個趁火打劫。

國庫想要一直充盈下去,不能總是依賴稅收。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也能給國庫和朝廷一個退路。

以前她老子管著戶部的時候也想過要大幹一場,後來先帝各種作妖,直接將她老子的一腔熱血澆滅了。如今龍椅上的人換成了她四伯,那她就再給四伯一個機會。

做生意是她的興趣愛好,做世子和當官則是小姑娘的理想,如今的情況就是用戶部的銀子做生意,她就能魚和熊掌兼得。

不過前提是她能保證收益。

四爺摸著小姑娘頭發,看著小姑娘有些忐忑的神色,鄭重又期待的說道:“放手做吧,四伯給你兜底。”

萬物相生相克,看似不相關的一環,卻往往能夠影響大局。就像小姑娘說的,國庫光靠稅收並不保險,若能再多一條出路,才不會在出現天災人禍或是其他意料之外的大事時動搖國本。

無論是什麽投資,也無論是什麽生意,都存在風險,所以這個道理先帝知道,四爺也明白,可他們明白了解卻不代表有人願意承擔這份風險……

然後小姑娘就放手做了。

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買下其他人的廠子和鋪子,而是將他老子名下的百貨商場和瓷器公園買了下來。同時還吃裏扒外的讓她老子將瓷器產銷一條龍也送她。

瓷器公園,瓷器學校以及瓷器工廠和銷售鏈……

哪怕好的瓷器匠人都被胤禟送到了退路島上,那邊的瓷器工廠也已經開始盈利了,但留下來的這些也足夠讓小姑娘打一個開門紅了。

有了開門紅,就沒人會再質疑她的能力。而牢牢握住旁人幹不好,甚至無法掌握的差事,那就是她立足的資本。

打發走下人,胤禟雙手捧著湘雲的臉,一邊看,一邊擺出不可思議的神色來,“這丫頭精明也罷了,可那一身的官場老油條的德行,是隨了你吧?”

一般情況下,夫妻發現孩子有什麽地方不像自己的時候,都會本能的推到另一方身上。

小姑娘讓人送來的信裏看似為國為民,可實際是怎麽回事瞞得了別人卻瞞不了她老子娘。

這丫頭不光是個財迷,她還是個深諳官場之道的的官迷。

就奇了怪了,兩個錢耙子生下來的小錢耙子咋就變異了呢。

湘雲怎麽可能背這種鍋,當即就將胤禟他家祖上就是上進的開始說起,最後將小姑娘的問題成功甩給愛新覺羅家的基因。

胤禟:我們家是上進了,可你們老史家不也是跟著咱們造反的功臣嗎?

半斤八兩,誰也別笑誰!

湘雲:“……”

她應該驕傲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