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4/5頁)

弘盼與弘輝同年,兩歲就殤了,弘昀生得單薄,就不似長壽的面相,弘時才幾個月,能不能養大都是個未知數,犯不上在在風口浪尖上,踩著四爺的眼皮子瞎蹦跶。

即便弘時將來平安長大,只要他不威脅到她的弘輝,她未嘗不能做個慈善大度的嫡母。

若四爺能更一進…想到這裏,四福晉心神一凜,回憶了一回太子妃往日的言行做派,更加用皇後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小一忍,則亂大謀。

‘戒急用忍!’

不愧是倆口子,此時都在忍字頭上作起了文章。而另一邊的鈕鈷祿氏卻遲遲等不來好消息,急得嘴角都起了一溜水泡。

老太妃是四月中沒的,如果不出意外,她年底前就可以入四爺府。喪子之痛是需要時間的,時間太短於她來說可就不是助力了。

翻來覆去,輾轉反側,鈕鈷祿氏心底就升起了一股非常不好的預感。

要完。

隨著鈕鈷祿氏越發坐立難安,前往孝慈縣送靈的人也都陸續回京了。

走了那麽多人,京城都安靜了不少。此時一回來,從上到下都開始喧囂起來。

仿佛將靈柩送到地宮,孝期就結束了一般。

這些人一回來,便都聽說了佟家這樁無頭案。

和湘雲想的一樣,衙門的辦案官員也想到了那兩顆人頭是這個案子的關鍵,於是找上李四兒,叫她提供一下受害者名單好叫他們一一核實。

這些年來,被李四殘忍虐殺的人何止幾十,若是再算上隆科多的仗勢欺人…這個工作量真的非常大。

可當今下了命令,再難也得幹呀。

原本就有一支人馬去登州那邊追查寄鏢人的線索,剩下的人手想要短時間內將這些都核查清楚,就必須從有司衙門借調人手。

這一借調,李四兒與隆科多幹的那些事就再也瞞不住了。

其實在衙門讓其出具這份名單的時候,他們也曾拒絕過。但架不住衙門的人將當今的旨意擺了出來。

反正這個案子這麽難查,你們二人要是故意隱瞞不配合,那這個案子查不出來,當今也怪不到他們頭上。

二人迫於壓力想著說兩件不太重要的,不想衙門裏的人都是斷案審訊的老手,沒費多少心思就將二人的底淘了個幹凈。

後世有句話叫坦白到底牢底坐穿,二人在吐出三分之一名單的時候便知道他們保不齊就涼了。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這些受害者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可著本地先查,查了個底朝天,有的連墓都挖過幾鏟子,衙門的人也沒將那兩個人頭找出來。隨即又派人查外地的,可仍舊毫無所獲。

於是這時候,衙門裏的人又找上李四兒,讓她再想想還有沒有落下的。

李四兒直說沒有,可頭搖到一半卻頓住了。

“是誰?”

李四兒看看一旁的隆科多,又做了一下心理建設,才將之前沒想起來的那件事說了。

“我們爺早先曾納過一位妾室……”

聽著李四兒徐徐道來,衙門裏的人看向李四兒的眼神都變了。知道這娘們是個心狠手辣,陰險歹毒的,但沒想到這娘們還能更了不起。

不光手段殘忍的虐殺了人家女兒,還將屍體丟進了亂葬崗。人家兄母找上門了,不但殺死人家母親,還將人家哥哥打了個生死不知。這也罷了,回頭搶了屍體還直接丟到郊外喂了野獸……

衙門裏的人都想掐死李四兒了,若不是職責所在,別說查找兇手了,他們都想歡呼鼓舞一下。

活該!

報應!

死的好!

得到第一手資料後,衙門的人也不再逗留的離開了佟府。

回到衙門,所有辦案人員都有些消極怠工。最後還是捕頭說了一句別有深意的話,“這麽大的案子,咱們能查清楚就不錯了。偌大天下,若嫌犯藏匿行蹤,更名改姓,或是直接出了海…怕是案子也只能查到這裏為止了。”

一聽捕頭這麽說,其他人便心領神會的動了起來。

先按著旗藉姓氏查一回,之後再在京城走訪一遍,隨後再派人去盛京城那邊查一回老人的墓。

別說,辦案官差還真在覺羅氏老太太的墓前看到了一個木頭盒子。打開一看,裏面的兩顆人頭早就腐爛得無法辨認了。

墓碑一側還立了一個衣冠冢,雖未立碑眾人卻都知道這是給覺羅家那位慘死的姑娘立的。

官差在墓前拜了拜,便捧著木頭盒子離開了,仿佛至始至終都不曾看見不遠處長得頗似嫌疑人的跛腿青年一般。

青年:“……”

就這麽走了?

青年想了想,看一眼遠去的官差,再看了一眼自己父母和小妹的墓,又從一旁柳樹底下挖出一個木頭盒子,然後跛著腿重新來到墓前將那個木頭盒子放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