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頁)

不過這個舉人的年紀至少要在四五十歲之間,並且有屢試不第的經歷,否則很難說服他放棄自己的名聲來幹這麽一場忍辱負重的大業。

要知道這事一出,那位舉人這輩子是別想再回家鄉,甚至是落葉歸根了。怕是家裏的祖墳都得叫人撅了不可。

胤禟看向湘雲,心忖了一句:這主意,可真損呐。

是不是真損,湘雲不知道。但在湘雲看來偷稅逃稅這種行為當真不可取。而且她的這個主意之前未必沒有發生過。也許只是受害者太少,這才不了了之,沒有讓人引以為鑒。

胤禟想到這個主意也是為了給國家增稅收,從長久看來是利大於弊的。

仔細琢磨了一回,對湘雲點頭,可行。

嗯…都說一事不煩二主,那這個可行的主意回頭還是交給他四哥來弄吧。

還不知道又有什麽臟活,累活,挨罵的話落到自己身上的四爺此時還帶著幕僚們研究商業稅呢。

一邊跟幕僚感嘆胤禟覺悟高,一邊又說起了此項稅收後大清每年又能有少銀子入國庫,一時間四爺整個人都覺得日子美好,空氣甘甜。仿佛那些因為催帳而升起的暴躁都消散了一般。

……

正月初七,吃面條。

胤禟一大早就又跑到湘雲這邊蹭了一碗堪比禦膳房的好面條,然後問了一回湘雲今天都有什麽安排這才帶著人出門了。

天太冷,胤禟也懶怠騎馬,直接叫人套了馬車去了百貨商場。

昨天替他八哥解圍,不得不幫忙接收一批商戶,今天怎麽都得看一眼百貨商場的情況才好去幹旁的事。

到了百貨商場,胤禟看了一眼臨時售賣區的各種櫃台,滿意的點了一回頭,之後見了李二叔和李衛。見李衛是個機靈的便將李衛帶在身邊一塊去了旁處。

忙了小一天,胤禟才想起昨天湘雲說的用舉人下套的事。一邊讓人去看看四爺在哪,一邊坐著馬車往那邊晃悠。

雖然大清的天下輪不到他做主,但大清永遠是大清,永遠在愛新覺羅家的手裏握著,那他這個九爺才是爺。而且大清富裕了,惦記他銀子的人也就少了。這事趁早弄了,也能早受益。

李衛跟在胤禟身邊大半天了,跟著胤禟從百貨商場出來,再入了瓷器公園,再轉到其他地方,看著胤禟有條不紊的處理各種商場上的事,李衛心裏對胤禟的崇拜又高了一大截。

原本在去福建之前,李衛總認為胤禟生意做得大是沾了他皇阿哥的身份。可去了一趟福建,或者說在去福建的船上,看著胤禟見天的與那些幕僚管事開會,李衛便知道是他想左了。

再是皇阿哥,若沒有七成的本事也是個棒槌!

“爺聽說前兒你還去找雲丫頭了?”坐在馬車裏,胤禟閉著眼睛假寐也由著李衛打量,不知想到了什麽,突然問李衛,“你前兒送雲丫頭的東西是哪來的?”

“背著我二叔去了趟了碼頭,從洋人手裏買到的。”聽到胤禟問,李衛不敢遲疑的說道:“爺要是瞧著好,小子再去碼頭找找,說不定還能碰到。”

那東西是個西班牙商人帶來的,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東西,就是瞧著怪有趣的,便買了下來。

胤禟點頭,“也罷,是那丫頭喜歡。回頭再得了,爺重重賞你。”玩了兩三天還沒膩,可見是真喜歡。

“是。”

說起湘雲,李衛發現他又有好幾天沒見著人了。看了一眼自始自終沒有睜開眼睛的胤禟,李衛又拿出一塊小懷表看了看時間。知道今天肯定去不上私宅那邊了,便又悻悻的將懷表揣到懷裏。

他又得了好東西,想給那丫頭瞧瞧呢。

少時,馬車到了雍郡王府。胤禟便帶著李衛一路暢通無阻的進去了。蘇培盛親自來接人,一邊給胤禟打千行李,一邊不動聲色的觀察跟在胤禟身邊的李衛。

不是太監,也不是侍衛,瞧著眼生,又一身錦緞,難道是誰家的小爺不成?

四爺此時正在書房裏。

他拿著一本三字經給對面榻上的三歲大小的嫡長子弘暉啟蒙。

弘暉是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出生的,到今年三月份就三歲了。親自給長子啟蒙,也是四爺對這個兒子抱了太多的期待和疼愛之意。

聽說胤禟來了,四爺也沒挪地方而是直接叫人引著胤禟來書房。於是胤禟一來第一眼就看到了他那早夭的大侄子。

想想鈕鈷祿氏生的混賬,這個大侄子真真是可惜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