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福音(第2/4頁)

宋野城詫異地看著畫面中十六年前的自己,既新鮮又不可思議,還捎帶著有點不好意思:“你怎麽連這個視頻都有?”

這是2004年的頒獎典禮錄像,獲獎作品是他2003年、12歲參演的第一部 電影《深淵》,鏡頭裏年僅十三歲的他在如今看來簡直青澀稚嫩得不行。

那兩年PC才剛普及不久,智能手機都還沒影兒,無論是《深淵》電影本身還是後來的頒獎典禮都是通過電視台播出的,而且因為年代久遠,後來網傳的版本也少得可憐,就連他的多年老粉都不見得會有這段影像。

“那會兒你才多大?”宋野城一邊問一邊在心裏算了算,“七八歲?”

“八歲。”江闕道。

“那你當時看得懂?”宋野城略帶揶揄地笑覷著他,又朝屏幕示意了一下,“知道我那話什麽意思嗎?”

這話問得其實有點侮辱智商,因為就算當時的江闕聽不懂英文,也不至於看不懂字幕,而只要看懂了字幕,那句話的意思並不難理解。

然而江闕並沒有覺得被冒犯,他甚至連絲毫猶豫都沒有,就說出了另一句含義完全相反的話:“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但願所有光都能照進黑暗,而黑暗也願意接受光。

這兩句話看似含義相悖,但很明顯是同根同源——江闕壓根就沒去翻譯宋野城的致辭,而是直接引用《約翰福音》裏的句子追本溯源地點明了他致辭的由來。

這句子雖然沒那麽生僻,但也遠不到人盡皆知的地步,所以江闕回答得這麽篤定,倒真讓宋野城有些意外:“你信教?”

江闕輕笑了一下:“不信,只是剛好知道這句而已。”

宋野城點了點頭,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饒有興趣道:“那你知道我為什麽會在頒獎典禮上說這句麽?”

這回江闕沒再立刻回答。

他稍稍沉默了片刻,但卻不像是在思考,倒像是在回憶,仿佛那個答案已經在他心中存在多年,只是不曾驗證過一般:“因為……你希望每一個身處黑暗的阿洛都能遇見一個梁齊,而他們……也願意接受梁齊帶來的光?”

如果說宋野城剛才還只是意外的話,聽到這個答案那就真是有些驚喜了,因為這答案與他當年心中所想分毫不差,說是復述了他的心聲都不為過。

《深淵》是一部雙男主的劇情片。

主角之一阿洛是生活在邊境混亂地區的一群孤兒當中的一個,那群孤兒從小被犯罪團夥養大,被灌輸無數扭曲觀念,以年幼之便被團夥用來行騙、走私、販毒、拐賣人口,幾乎毫無底線。

而另一個主角梁齊是一名警察,原本在大城市工作,因為在一次行動中違反紀律被調任到了窮困潦倒的邊境,偶然與年少的阿洛結識,從此踏上了拉他走出深淵的漫漫長路。

這個過程曲折且艱難,因為深淵之下早已習慣了黑暗的阿洛並不認為自己需要被拯救,長期扭曲的是非觀讓他根本分不清黑白善惡,對梁齊伸出的援手只有滿心的抵觸和厭惡。

但梁齊並沒有輕言放棄,他救了阿洛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阿洛雖然都顯得毫不領情,卻難以抑制地開始慢慢動搖,慢慢開始懷疑自己從前的認知,慢慢試探著、觸摸到了那束從被梁齊劈開的裂隙中投進的微光。

然而光明與黑暗的交鋒永遠要以無數慘痛的血淚為代價——就在阿洛即將徹底迷途知返時,他的動搖被同伴出賣給了團夥頭目。

那是他第一次身陷死亡的絕境。

也是梁齊最後一次救他。

當阿洛最終得救,卻懷抱著渾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梁齊時,從未有過的悔恨與痛楚令他寸斷肝腸,但再多徹悟卻也無法扭轉光陰,他能做的唯有不讓梁齊付出的一切成為徒勞,唯有更加堅定地跨出那與黑暗決裂的腳步。

於是,他繼承了他的遺志與信仰。

他長大後成了他。

他就像一顆在深淵中發芽的種子,明明應該腐爛、枯萎,卻因為曾被炙熱的鮮血澆灌,所以拼盡全力攀上崖頂,終於在晨曦裏綻出了烈焰般的花。

當年的宋野城飾演的正是年少時的阿洛,那個桀驁不馴、周身充斥著野蠻與戾氣,但偶爾也會獨自茫然動搖的阿洛。

那時的宋野城還未經歷過任何系統的演技培訓,出演的整個過程憑借的都只是過人的天賦和共情的本能,正因如此,他時常陷入角色無法自拔,甚至偶爾還會因為自己的捫心自問而輾轉難眠。

他總是在想:如果梁齊不曾出現,阿洛會有怎樣的結局?如果阿洛能早些伸出觸碰光明的那只手,梁齊是不是就不用以死亡為代價?

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但卻可以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