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億一千萬

今天, 徐舒寧在辦公室內接待了同園區的晉江食品廠負責人。

三四十年前,由於華夏交通逐漸變得便利,背井離鄉去其它城市打工的打工人越來越多。他們為了節衣縮食、省下錢給家人, 所以每天只吃價格低廉的泡面、辣椒醬、饅頭等。

晉江食品廠那時推出的晉江辣椒醬,便因其物美價廉,風靡全國。

但近十幾年,華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生活逐漸富裕、手有余錢。年輕人開始偏愛網紅小吃,中老年人則追求保健養生食品。昔日被打工人視若寶藏美食的泡面辣椒醬, 徹底跌出神壇。

沒抓住時機、多次新產品推出失敗後,晉江食品廠現已淪為中末流企業,最近開始準備破產清算了。

而晉江食品廠負責人此次在百忙之中抽空、找上徐舒寧,目的也很簡單。

晉江食品廠負責人:“貴公司食堂物美價廉、食材新鮮, 我們公司很多員工、包括我,都天天來您這吃飯……”

只可惜, 晉江食品廠快要倒閉了。一想到公司倒閉後,再也嘗不到鎂爾代員工食堂做的飯菜,負責人和員工們頓時難受得不行。

嘗過鎂爾代員工食堂提供的、靈氣十足的美味佳肴,外頭的飯菜只會令人覺得平平無奇。

晉江食品廠負責人不奢求公司倒閉後,他們還能來到鎂爾代員工食堂吃飯。

他們只希望鎂爾代能開個窗口、或是渠道,能讓他們買到鎂爾代的油辣子便足夠了。

晉江食品廠的員工,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晉江市本地人。

他們可以一天不吃米飯,但不能一日無辣。

說完,已上了年紀、兩鬢斑白的晉江食品廠負責人,目露期待地看向徐舒寧。

坐在老板椅上的徐舒寧唇瓣微抿, 他的指尖在沙發椅扶手上輕輕點動。

徐舒寧先前嘗過未冬粒做的油辣子拌飯,當時辣得他差點七竅冒煙。

實話實說, 未冬粒做的油辣子,除了擅長吃辣的晉江市本地人、或是常年居住在晉江市的人們外,其它城市的人都適應不了油辣子的辣味。

可想而知,未冬粒做的油辣子即使對外銷售,頂多只會受晉江市的居民歡迎。

晉江市是個小城市,人口只有小幾百萬,所以油辣子對外的銷售量肯定十分有限。

如果油辣子以市場最低價定價出售,徐舒寧憑油辣子賺得的利潤更微乎其微。

不過……

徐舒寧眉頭微皺:“公司油辣子庫存有限、每天油辣子都是由食堂師傅親手熬制的。一旦開了對外銷售的口子,萬一產量跟不上……”

“這個簡單。”晉江食品廠負責人一聽徐舒寧的困難,他立刻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我們公司有好幾個做辣椒醬、零食的生產流水線。因為公司即將破產倒閉,所以想將這幾條生產線全都賣出……”

“油辣子和辣椒醬生產工藝差別不大,基本上不用做太大改動,就能改造好生產線、流水生產油辣子。不過……”負責人苦笑道,“那幾條流水線有一小批員工,都是在廠內幹了幾十年、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老員工。他們一兩年就要退休,現在將他們辭退,他們不好再找工作……所以這條生產流水線可以低價賤賣,但前提是那些老員工,一個都不能裁。”

說完,晉江食品廠負責人有些忐忑地看向徐舒寧。

晉江食品廠經營多年,生產線不如很多新興食品廠高科技。此外,晉江食品廠還要求留下老員工、讓老員工們一直幹到退休……

這讓原本有意向購買晉江食品廠生產線的公司,全都被勸退了。

徐舒寧本就不怕花錢,所以晉江食品廠負責人說的內容,在他看來根本算不上什麽要求。

況且過段時間,膳宗又有一批弟子來鎂爾代報道。

員工食堂就只有一層樓那麽大,容納不下那麽多膳宗弟子。把他們安排在食品廠,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嘗過膳宗最優秀弟子未冬粒廚藝的徐舒寧,對膳宗其余弟子們的廚藝同樣很放心。

在他看來,鎂爾代員工食堂能夠受到園區其它公司歡迎,完全是因為其價格低廉、食材新鮮,但若是和全國大大小小的飯店比,鎂爾代員工食堂根本拿不出手!

就算鎂爾代建了食品廠、開了食品生產流水線,就憑那極其普通、偶爾難吃味道,肯定也不會在市場上受歡迎……

他完全可以想象,買下晉江食品廠生產流水線後,公司每個月能虧多少錢了!

徐舒寧眼簾一掀,他如同墨丸般的圓眸看向晉江食品廠負責人。

“晉江食品廠的生產線,我要了。但是……”

徐舒寧的唇角微微上翹,臉頰處的酒窩若隱若現。

徐舒寧:“生產線,我以市場最高價買下。你的要求,我全都答應。順利得話,油辣子估計能在一周內正式對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