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殿試

“……本次殿試便以此為題, 待香燃盡,便要停筆交卷,爾等可聽明白了?”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下,坐著兩百多個學子, 他們齊聲應是, 待宣布開始之後, 便拿起筆將剛剛記下的題目謄抄在紙上。

這次的殿試題目有些偏,大部分學子寫下題目之後,都有些愁眉苦臉。無他,因為此次殿試的題目是治兵之法。

他們都是手持書卷, 享聖賢教育的文人,治兵之事分明是武將的職責才是, 為何要讓他們為難呢?大家心裏暗自吐槽, 可臉上卻不敢露出分毫, 未免被人看出端倪, 他們都是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樣。能用上的, 也只有史料記載的那些大將的故事了。

當然,大家的悲觀並不相通, 有人覺得難, 就有人覺得容易。這些人大部分家中都出過武將,抑或是與武將之家結了親的, 對於現在的軍營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略思考過後,就提筆開始寫了。

裴澈坐在其中,屬於比較流暢的那種。因為自小學武的關系, 他對軍營還是挺向往的。在他爹娘還在的時候, 他也曾說過以後要當大將軍之類的稚語。

梁平帝坐在最上頭目光威嚴地看向下面的學子, 每個人的行為舉止都被他收入眼底。看見毫無頭緒,一臉茫然的,梁平帝忍不住在心裏嘆口氣。看見緊皺眉頭,努力思索的,他心裏也有點欣慰。看見奮筆疾書,埋頭苦寫的,他又開始懷疑,覺得對方是敷衍了事的。

種種矛盾的想法縈繞心頭,使得坐在上首的梁平帝有些不自在。他猶豫了一下,便起身往下方走去,開始在學子的座位之間走來走去。

初次離帝王這般近,有些學子控制不住內心的激蕩,落筆時差點寫錯了字。也有人想著要給梁平帝留下好印象,於是身板挺得更直,寫文章時都一臉正氣。

裴澈之前有過單獨面聖的經歷,故對於梁平帝並不好奇,並且因為父輩的瓜葛,他都希望梁平帝千萬不要注意到自己。

然而事與願違,希望得到的得不到,不希望擁有的卻總能獲得。沒多久,裴澈就感覺有一個身影站在他的左側,似乎正在看他的答卷。他很想當作不知道此事,可他身邊的人影卻始終停留在這裏,再不往前邁一步。

無奈之下,裴澈幹脆將答卷擺出去一些,讓好奇的梁平帝能夠看仔細。被照顧的梁平帝先是一愣,而後果然湊近了一些,看得更加認真了。

看完後,梁平帝的神情有些不一樣。這個治兵之法,裴澈並沒有插手軍營的現有形式,對他們比手畫腳,而是另辟蹊徑,找了另外一種征兵的方式。那種屯兵制辦法看似簡單,想要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首當其沖的就是百姓不了解此事所以難以配合。當然,這些東西都可以慢慢圖謀,想要改造軍營和征兵方式,到底非一日之功。

對於想出這種辦法的裴澈,梁平帝觀感復雜。一方面,裴澈是他討厭的人的兒子,他一想到裴澈出身自忠國公府裴家,就忍不住心生不快。另一方面,裴澈的才華激起了梁平帝的愛才之心。說實話,三年一次的考試甄選出來的人才其實並不能讓梁平帝為之動容。但今天這篇文章一出,梁平帝才明白裴澈以前為何能夠受到大家的追捧,他確實是一個胸中有丘壑之人。

裴澈並不知道梁平帝受到的刺激,他之所以會寫這樣一篇文章,其實是受了江淼的啟發。

打仗要兵丁,朝廷便給老百姓安排下兵役,服兵役這件事無論聽在哪個普通老百姓手裏,都是一件代表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事。因為一旦被抓去服兵役,就很少有人能全須全尾地走出來。江淼身為普通老百姓,對服兵役這事就十分抗拒,特別是回鄉下一趟見到交不起稅的人被抓走的可憐模樣,就更讓江淼感慨了。

裴澈總結了一下江淼的話,大概就是:朝廷與其年年征新丁入伍,還不如直接在邊境培養軍隊。讓駐紮邊境的軍隊和當地的老百姓們聯合起來,軍隊教他們強身之法,百姓教軍隊耕田栽種。閑時,大家一起下地幹活,保障糧草充足,也可減輕朝廷的負擔。戰時,全民皆兵,不用再擔心敵人繞後拿老百姓威脅,打起仗來心無旁騖自然贏面更大,說不定還能前後夾擊,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的想法聽在裴澈的耳朵裏初時只覺得新鮮有趣,等他越往下琢磨,他就越覺得有道理。雖然這裏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並不影響這是個好主意。

香燃盡後,裴澈停筆,自有小太監依次將大家的答卷收上去,收齊後再送到後頭讓那些大人評判。

裴澈起身小幅度地活動了一下身體,然後去到後頭找到賀忱。上次鄉試,四人都過了,會試的時候,卻只有賀忱和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