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CPU

2002年, 因為顯卡銷量激增,公司的營業額雖然沒有實現大幅增長,但利潤卻達到了歷史新高, 總利潤超過15億,刨除運營、人力成本等, 純利潤首次過了10億。

這讓公司上下都異常振奮,公司更是拿出了將近2億利潤出來分紅。參與分紅的員工, 每個人至少都拿到了幾萬塊錢,多的有二三十萬。

自打公司開始分紅起, 公司的年終獎就不再像過去那樣每年發幾個月的獎金,而是重新設立了獎勵制度。

比如業務量達到多少,給予一定獎金;比如一個工作項目每年完成度達到目標多少,公司給予一筆項目獎金,再由項目組內部進行分配;公司還根據個人績效考核評估員工等級, 每年給予多少股份獎勵, 表現得越好的員工可購買的股份越多,具體獎勵便會在年終分紅中體現出來;那些不參與項目和股份分紅的崗位,還是每年發兩三個月的工資獎勵。

晏旻和藺征西都深刻明白, 他們公司立足的根本是人才, 所有研發項目都是員工智慧的結晶, 員工的工作可以辛苦一點,但待遇一定不能差, 否則留不住人,怎麽進行技術創新和保持市場競爭力?

下一年,晏旻和藺征西計劃組建一個新的項目組——材料組, 研發手機所需材料, 重點是顯示屏。

顯示屏絕對是個前景廣闊的項目, 也不光是為了自用,將來還可以成為其他廠商的供應商,或者只收專利費都行。

早在給北京分公司派發觸摸芯片任務之前,晏旻就過想成立一個專門研發顯示屏的項目組,因為這一塊國內目前也是短板,所有的手機與電腦顯示屏都得從國外進口。

而這個市場前景遠大,未來的電腦、電視、手機、LED大屏幕等,無一不需要用到制作顯示屏的特種玻璃,與其讓外國人賺,不如自己弄。

所以從去年開始,他們就一直在物色合適的項目領頭人。

材料對晏旻和藺征西來說,都屬於陌生領域。這可不是從前做芯片研發那樣,沒有合適的人選,晏旻就自己出馬,等到項目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從項目組中挑選出合適的人選來領頭。

最後這個項目負責人還是從藺振華那邊找到眉目的。

藺振華的工廠叫做振中晶圓廠,做的就是材料加工,晶圓廠裏的技術專家也都是研究材料的,就是通過這些專家聯絡到的研究特種玻璃的專家——國內某理工院校的副教授宋新民。

宋教授畢業於國內著名工科大學,他的博士研究課題就是特種玻璃,畢業後在一所小有名氣的理工院校任職,工作後依舊從事特種玻璃的研究。

不過宋教授有點理工男的典型特點,學術水平不錯,但為人處世欠缺了點,始終都不得志,連申請的研究經費都不能完全到位,許多想法還只能紙上談兵,因為院方提供不了昂貴的實驗設備,這些年研究一直都沒有太突出的成績。

宋教授有些郁郁不得志,曾經跟在振中晶圓廠上班的好友說起過這事,認為自己可能這輩子就只能做個平庸的教師了。

所以當晏旻和藺征西親自登門拜訪,宋教授非常激動,又有些遲疑,他一直都渴望機會,如今機會擺在自己面前,是不是要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去接受呢?

晏旻和藺征西也沒急著讓對方給答復,讓對方考慮清楚了再給答復。

一個月後,宋教授打通了藺征西的電話,表示自己願意來旻西上班。

他給藺征西列了一個清單,要求旻西采購所有的實驗設備。這套設備可不便宜,加起來得幾千萬。

工欲先行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晏旻和藺征西當然明白,該投的自然要投,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宋新民於是向學校打了停薪留職報告,於春節後正式來深圳上班。

宋新民來到旻西的時候,還是光杆司令一個,整個項目組除了他,就沒有其他組員。

去年秋招的時候,是招了幾個材料系的畢業生的,但現在還沒畢業,所以還沒到崗。

公司也給了宋新民權利,他可以自己去高校招生,招聘合適的人選。畢竟比起晏旻和藺征西,他顯然更清楚什麽樣的人選更合適。

宋新民畢竟是個教授,人脈還是有一些的,很快,他便通過老師、同學和校友們,招聘到了幾名材料學畢業生,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有,有的已經參加工作了,被他挖了過來。

不到一個月,公司的材料組就組建起來了。

公司去年就下訂單購買的實驗設備也陸續到位,宋新民帶著他的組員們投入到研發工作中去。

說實話,這種完全由自己掌握話語權的感覺實在太好了,想要什麽就有什麽,而不需要跟校領導三番五次打太極,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