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拆遷(第2/2頁)

進口光刻機技術更為先進,經受了市場檢驗,質量好,性價比高,國產光刻機再次遇冷,無人問津。

國家也對國產光刻機行業推行市場化,希望它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此舉讓本就落後的國產光刻機遭遇暴擊,在國內市場上完全失去了立錐之地,以至於國產光刻機的發展進入了長久的停滯。

等到很多年後,掌握核心技術的美國開始逆全球化,再次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國人才幡然醒悟,重新重視起國產光刻機的研發,而那個時候,我們跟最先進的技術差距就不再僅僅是幾年了。

元旦節前,晏旻去了一趟北京,因為柿子胡同要拆遷了,他是回來辦理拆遷手續,並且搬遷分公司的。

柿子胡同拆遷,這片被開發商買下,要蓋成商品樓。

晏旻這套280多平米的四合院可以分得三大兩小五套房子,大房子是115平米的三居室,小房子是67平米的兩居室,或者可以要三套房再加一筆拆遷款。

晏旻沒要錢,只要了房子,北京的房子,想買都不容易,更何況這還是海澱區中關村的房子,都是學區房,以後全都是香餑餑。

晏旻一下子就變成了坐擁數套房產的大富翁,他還沒想好怎麽處置這些房子。可能自己會留一套自用,到時候要是外甥女和侄子都到北京來學習工作,可以每人送一套房子,剩下的交給父母出租,收了租金去安享晚年。

藺征西那套四合院也快要拆遷了,他那邊面積更大,估計能分得的拆遷房數量更多。

柿子胡同規定的最後搬遷時間是明年三月前,所以在這之前,晏旻得重新租房子,把公司搬過去。

晏旻讓北京公司的負責人康小林提前去找房子,等他過來看過後再定奪。

康小林選了好幾處,等晏旻回來後,就領著他去看房子。

從柿子胡同出來,兩人打了一輛出租。

中關村現在到處都在拆遷,就是一個大工地。

老房子的墻壁上都寫著一個巨大的白色“拆”字,有的正在拆,老舊的墻壁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轟然倒地,老北京的記憶消失在騰空而起的塵土中。

也有新房子在廢墟上拔地而起,幹凈的瓷磚墻面和錚亮的玻璃與灰突突的低矮的磚瓦房形成鮮明對比,新舊交替,這是兩個時代的交接。

路過一座大廈,晏旻突然說:“那是西華大廈?”

康小林說:“是的,現在是中關村第一高樓。我去中介那兒看房子的時候,人還跟我推薦去西華大廈租房子。您說搞笑不搞笑,我們去哪兒辦公,也不會去西華大廈啊。這片地原本是計算所給西華大廈要

來擴建公司的,結果倒好,人家直接蓋起樓做起房地產生意了。聽說還注冊了一個房地產公司,正到處買地呢。”

晏旻說:“看來瞿延寧真打算做房地產了。”

康小林譏諷地說:“可不,賣房子可比賣電腦好賺多了。”

晏旻笑了笑,並不覺得意外,如果按照原來的走向,西華信息會成為微機領域最後的贏家,可他離開了,田為民的新潮電腦也加入進來,西華的走向就完全不同了。

倒是新潮電腦走上了西華信息原本的路線,通過降價和技術升級不斷搶占市場份額,今年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西華信息,不管是銷售數據還是銷售額,都明顯領先於西華。

瞿延寧估計是看打不過新潮,決定另辟蹊徑了。

晏旻冷眼旁觀,倒是要看瞿延寧會把西華信息帶往何處。

這兩年電腦系統更新得很快,價格也降得快,386電腦已經逐漸退出個人電腦的主流,估計從明年開始,漢卡就徹底用不上了,西華信息也不會再向晏旻支付專利費。

晏旻也不覺得有什麽可惜,他為他的原單位已經做得夠多了。

分公司選了幾個地方,有朝陽區CBD的商務寫字樓,也有二環裏的四合院,還有北大附近新修的寫字樓。

最後晏旻選擇了北大附近,CBD的房租貴,不光是辦公室貴,員工租房也貴,要麽就得坐很久的車上下班,擠車太辛苦。

四合院最大的問題還是衛生間的問題。

中關村的寫字樓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且自然環境也好,高校多,整體氛圍也好。

分公司的同事們大多都贊成就在中關村辦公,晏旻也更喜歡這邊的環境,就選在了這裏。

快速確定好地址,簽下合同後,公司同事便開始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