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微機(第2/3頁)

晏旻聞言,也不由得嘆了口氣,趙建平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但他帶著那麽點人,也不可能在短時間讓電腦性能實現質的飛躍。

晏旻問:“所裏沒派人來支援?”

“派了,今年新分到所裏的畢業生都安排到公司來了,學校就在北京的,現在已經過來上班了。不過我看也沒多大用處,應屆生哪能跟老技術員比。再過幾年還差不多,不過再過幾年還有沒有西華電腦就不好說了。”李庚雲說到這裏聳聳肩。

晏旻換了個話題:“你出國的事準備得怎樣了?”

李庚雲說:“我早幾年就在準備了,已經差不多了,就是錢少了點,不過聽說美國的錢好掙,到時候去那邊半工半讀吧。晏工您也是半工半讀的吧?有什麽經驗傳授點給我吧!”

晏旻便跟他說起了自己當初留學打工的經歷。

微機關稅調節,一時間國內市場到處都充斥著外國品牌,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從原來的七成迅速下降到三四成左右,並且還在持續下降。

當初西華信息在這場價格戰中勝利存活了下來,瞿延寧也正是因為這次勝利,而被媒體吹上了天,從而忘乎所以。

西華進入快速擴展期,到處投資,收購其他品牌,瞿延寧逐漸忘記初心,並且視西華為他自己的企業,開始蠶食侵吞西華的股份。

這一次,不知道瞿延寧還有沒有這個運氣。

微機價格戰對旻西科技也有一定的影響,方正電腦買過一次顯卡後就再也沒有追加過訂單,倒是進入了中國市場的康柏公司又追加了一萬張顯卡。

這天晏旻給田為民打了個電話:“田總,您不是一直都想做電腦嗎,現在可以做了。”

田為民說:“啊?現在做電腦?我今天才看的新聞,說一台最新款的電腦價格降了5000塊,那還有賺頭嗎?”

“當然有,要是沒有賺頭,怎麽會賣這個價?電腦降價,是因為成本降下來了,利潤不像之前那麽高罷了。一台電腦肯定能抵你幾台傳呼機的利潤。”晏旻說。

“可一台電腦一兩萬,一般人也買不起啊。”田為民說。

晏旻說:“現在買不起,等您把生產線搭建好的時候就能買得起了。您要知道,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您五年前想過一年能賣幾十萬台傳呼機嗎?”

田為民笑起來:“晏總你說得對,做生意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那我抽空來北京一趟吧,晏工你幫我指點一下迷津。”

晏旻自己目前沒打算做電腦,但又覺得把電腦市場拱手讓給外國品牌有點可惜,所以叫上了田為民。

一是田為民之前有做電腦的想法;二是他確實該考慮轉賽道了,畢竟傳呼機的黃金時代馬上就要過去了,後面雖然還會賣好幾年,但利潤已經非常薄了;三是田為民是他們本地的重點企業,地方政府會給予支持,這對投建新的生產線非常重要,畢竟花幾千萬上億搭建生產線不是說搭就能搭的,所以晏旻希望他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

這也算是晏旻扳倒瞿延寧的一個方法,他自己不親自出面,但可以拉盟友一起。

藺征西聽到晏旻的打算,非常支持他這麽做,不光是顯卡可以多個銷售渠道,以後新潮電腦需要其他芯片,他們公司還可以幫忙設計,相當於為自己培養出一個長期的固定客戶。

晏旻笑著說:“到時候還得麻煩你幫田總去美國引進生產設備。”

“沒問題,這事我去想辦法。”藺征西說。

田為民也不拖拉,他很快就到了北京,跟晏旻商議起做電腦的具體事宜。

晏旻建議他先去申請微機生產許可證,這個許可證之前是非常難批的,數量也有限制。但今年隨著關稅調節,外國品牌大量進入,國家為了鼓勵國產品牌與外國品牌競爭,政策也放寬了一些,應該比較容易審批。

晏旻還建議新潮公司設立一個研發中心,從各高校以及社會上招募專業的技術員,畢竟電腦的科技含量要比傳呼機高得多,所有技術完全依賴進口和購買,那麽利潤會非常薄,所以要盡可能多地采用國產技術甚至自研技術。

至於這個研發中心是設在北京還是濟南,由田為民自己決定。

田為民聽到這裏,不由得愣住了:“晏總,咱們不合作了嗎?我們需要什麽芯片,找你不就行了?”

晏旻說:“我們當然還要繼續合作,但是電腦需要的芯片和零部件非常多,我們做不了那麽多,你們可以自己試著研發一部分,這樣節約成本,利潤才會更高一些。”

田為民把心放進肚子裏:“這樣啊,那我聽你的。在北京辦個研發中心吧,離你們近,有事我還可以請教你們。”

晏旻笑了:“可以的。在北京辦研發中心還挺好的,雖然成本高了點,但是招人容易,北京高校多,願意留北京的人才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