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反響(第2/3頁)

去年西華銷售額是五個億,專利費的總價值就是五百多萬元,聽起來好像不算很多。

可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七個億,年底有望突破九億元,專利費就是八百多萬元。今年如此,明年呢?專利費只怕會破千萬。

這麽大的一筆巨款,晏旻知道這錢如果他自己要了,他們肯定會繼續打官司上訴,而且整個科技界都會唾棄他忘恩負義,唯利是圖。

可是現在他把錢全都捐了,自己一分不要,不僅賺足了名聲,也出盡了風頭。

西華要是再上訴,豈不是表明他瞿延寧不願意支持院裏的科研事業?

但每年要額外付給院裏這麽多錢,瞿延寧是不願意的,他得想個法子,減一減院裏的利潤分成才行。

第二天一早,晏旻就拿到了當天的《科技日報》,在很醒目的位置果然看到了關於他和西華打官司的報道。

記者寫得非常用心,報道非常詳盡,著重寫了他打官司的原由以及向中科院捐贈全部專利費的事。

中科院和計算所裏的領導們很快也從報紙上得到晏旻捐贈專利費的消息,頓時喜出望外。

之前他們對晏旻跟西華打官司的事非常不高興,認為晏旻太不懂事,哪怕是跟原單位有矛盾,也應該關起門來,商量解決辦法,而不是對簿公堂,讓外面的人看笑話。

現在晏旻把獲得的專利費全都捐給了院裏,雖然不知道他是迫於輿論壓力,還是本來就這麽打算的,至少有一點可以放心了,就是院裏沒有任何損失。

不僅沒有損失,院裏反而賺了,畢竟西華信息每年支付給院裏的利潤分成比例是固定的,這筆專利費,相當於晏旻為他們多爭取了一筆費用。

報道上說晏旻是為了維護知識產權才打的官司,科技界是知識產權侵權的重災區。長久以來,國內的工程師與技術員們幾乎沒有知識產權意識,這些年不知道吃了多少糊塗虧。

晏旻這場官司,顯然是為科技界的從業者指了一條明路,原來還可以通過官司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他也因此獲得了業內極大的好感。

對晏旻一向頗有微詞的戴家益看到這則報道,只是哼了一聲:“算他識相!”

秘書蔣楠問:“所長,這下西華那邊就沒必要再上訴了吧?”

戴家益說:“錢是捐到院裏去的,只怕院領導不會支持上訴。他們會認為,就是盆裏倒缽裏的關系,沒有損失。”

他自己其實並不太滿意,因為晏旻把錢捐給了院裏,而不是捐到所裏,錢由院裏進行分配,分到計算所怕是也不多了。

對這個結果最為滿意的怕就是徐潤良了,他覺得晏旻這麽處理專利費是最好不過的選擇,既贏得了官司,也沒有輸掉院裏這層關系,院領導吃人嘴軟,以後肯定不好意思給他使絆子刁難他。

他是真沒有想到晏旻年紀輕輕,居然會有這樣的格局,真是後生可畏啊,自己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可沒有這個魄力,考慮問題也沒有這麽周全。

另一個對這件事感到滿意的是吳百川,他主動打電話過來表揚晏旻:“大侄子,你這個事情處理得妙啊,簡直是神來之筆,太出人意料了,值得表揚!”

晏旻嘿嘿笑:“謝謝吳叔叔誇獎。”

吳百川說:“你們公司其實也需要錢吧,怎麽就舍得把錢都捐了?”

晏旻笑:“吳叔叔,您也知道,做研發的誰不缺錢?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漢卡也是在中科院任職期間研發出來的,我要是拿了專利費自己用,雖然不違法,但難免落人口實。捐出去,我是心甘情願的。這筆錢不管是我拿著做研發,還是院裏拿去做研發,都是用在國家科研事業上,並不浪費。”

吳百川哈哈笑:“好,好,好一個不浪費!你有這個覺悟,我真是太欣慰了,真是你爸的好兒子,叔叔替你高興!對了,郵電部最近在全國範圍內普及通訊覆蓋,需要大量通訊硬件,你回頭來我這裏拿些資料,去郵電部問問,看有沒有你們能做的活兒。”

吳百川會給自己提供這樣的信息,晏旻真是喜出望外:“謝謝吳叔叔!”

他知道,某為就是幹通訊起家的,最早做的就是通訊交換機,靠著這樣的積累,慢慢做成了全國甚至全世界通訊領域的老大。

晏旻一開始沒打算進軍基礎通訊行業,畢竟這裏會孕育出未來的行業大佬,不過吳百川提供給了自己這個信息,去了解一下未嘗不可,畢竟某為的競爭對手是來自歐美各國的通訊大佬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等,自己不與某為爭飯吃,說不定可以從歐美大佬這裏分一杯羹呢。

當然,他也就只是打算了解一下。早在獨立顯卡設計進入尾聲的時候,晏旻和藺征西已經商量好了,下一個目標定在移動通訊領域,也就是做移動電話,這個其實也屬於郵電部管轄範疇,如果參與不了通訊基建,做通訊終端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