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流片(第2/3頁)

接下來只需要等待摩托羅拉剩下的圖紙發過來。

有了摩托羅拉的圖紙,他們甚至還有可能在他們預計的時間之前完工。

晏旻和藺征西去北理招聘了一次,又招到了四名電子信息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以及一名研究生,這五個人直接就過來上班了。

如此一來,他們的設計進度就更快了,原定於六月中旬完成的設計稿,在有了藺征西和新員工的加入後,五月下旬就已經完稿了。

晏旻和藺征西又領著員工反復檢查驗證,然後才畫版圖,又仔仔細細地檢查每一層版圖,才決定送去流片。

所謂流片,就是將設計好的芯片電路版圖送往芯片廠,通過一系列工藝加工,將芯片設計圖變成芯片實物的整個流程。

流片的是為了制造出樣品,檢測樣品是否合格,只有樣品合格了,才能在整個流片設計的工藝步驟上進行量產。

由於芯片生產車間要求極高,工藝耗材與設備極為昂貴,工藝復雜,因而流片價格極為昂貴。

他們在國內搜索了一圈,目前竟然沒有能夠生產這個規格的集成電路廠商。

這也是晏旻感到痛心的一件事。早在六十年代,我國的光刻機水平其實並不低,與世界水平幾乎同步,後來由於被封鎖,缺乏交流與市場,我們的光刻機技術與集成電路生產工藝才逐步落後,到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市場競爭力了。

現在雖然開放了,但國際上這方面的頂尖技術和設備依舊是對中國封鎖的,目前尚無法完成先進工藝的芯片生產。

不得已,藺征西跑了一趟台灣,在台灣找到一家能生產這個芯片的芯片廠。

流片的費用相當不便宜,一次就需要一百二十萬人民幣,如果能一次性成功,那就是省錢、省時、省力,但事實上,一次性流片成功的概率只有半數。

如果流片失敗,檢查出來只有極小的錯誤那還好,不用加太多額外的費用,但時間肯定是要耽誤了。如果錯誤太多,就得全部重新設計,再進行流片,那樣耽誤的可就不是時間了,甚至還要再收一次流片費。

為了防止流片失敗,晏旻和藺征西在送廠之前是夜以繼日地反復檢查,隨後兩人又親自到台灣跟進進度。

90年代大陸人赴台不像台灣人回大陸這麽容易,為了不耽誤工作,晏旻跑去找了父親的同學吳百川幫忙,吳叔叔在科技部工作,通過他幫忙,辦到了入台簽證。

流片期間,晏旻和藺征西守在台灣的芯片廠就沒有離開過,跟進流片的每一道工序。

在芯片制作方面,藺征西有著比晏旻更豐富的經驗,畢竟德州儀器是集設計與生產於一體的公司,他有大量下廠實踐的經驗,他甚至還給廠商提供了一些切實可靠的建議,以確保流片能夠更為順利。

這真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著名的台灣美食都對晏旻失去了吸引力。

一直到流片完成,樣品出來,送去封測,他整顆心都是揪著的。

藺征西安慰他:“我感覺很好,不會有什麽問題,肯定能一次性成功。”

晏旻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最好如此。”

藺征西突然說:“要是明天測試結果出來,是成功的,你陪我在台灣玩兩天,好嗎?”

晏旻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好!”只要測試成功,藺征西說什麽他都答應,何況當初就答應他等設計完稿了陪他去旅遊,現在可不正是好時機麽,老天保佑,一定要測試成功啊!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怎麽亮,晏旻就醒來了,看了一下窗戶,天色才泛出灰白色。

晏旻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他剛剛做了個噩夢,夢見芯片測試失敗,每一層的版圖都有錯誤,需要全部推翻重新設計,嚇得他大汗淋漓。

他坐起來,走到窗邊,看著外面郁郁蔥蔥的黛灰色山林,深吸了一口氣,清新的空氣讓他冷靜了些。台灣的夏天還是很涼爽的,海島風景也十分秀美,可惜他都沒有心情去觀賞。

早起的鳥兒開始鳴啾起來,晏旻噗通狂跳的心在清涼的空氣中也漸漸平復下來,他安慰自己:夢是反的,應該是成功了。

一雙手從後面環住了他的腰,藺征西也起來了,將下巴擱在他的肩上:“怎麽醒這麽早?你做噩夢了?”他感受到晏旻臉上和脖子的濕意。

晏旻沒回答,而是問:“幾點出結果?”

藺征西說:“十點。一會兒咱們吃了早飯就過去,去下面那家山東餃子館吃吧,我爺爺說這家的山東餃子做得地道。”

晏旻心不在焉:“好。”

藺征西繼續抱著他不放,這樣的親昵,在北京是沒法做到的。

直至樓下開始有人騎摩托車經過,他才松開晏旻。

吃完早飯,兩人打車去芯片廠看結果,到的時候還不到八點半,結果還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