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擁抱(第2/3頁)

藺征西也想拍照,但他更不想動,就想這麽抱著晏旻,或者說,他是不敢動。

晏旻也不動,因為他已經察覺到了背後藺征西身上的些微變化,還有他略粗重的呼吸聲,他自己也有點受影響。

作為魂魄狀態的十幾年裏,他曾經想過無數次,萬一他在生理上無法接受藺征西,只能做精神伴侶,對藺征西來說會不會有點吃虧。

現在看來,他的擔心有些多余。

藺征西的堂兄過來給他們拍照,沖淡了他們之間的窘迫。

晏旻想從藺征西懷裏出來,藺征西用手摟住他的腰,拿出自己的哈蘇相機,對堂兄說:“二哥,你幫我們拍張照片唄,就拍我們現在這樣。”

堂兄也沒多想,拿過他的相機,給他倆拍了一張裹著軍大衣的連體合照。為了顯得親昵,藺征西的下巴放在晏旻肩上,兩人都笑得一臉燦爛。

這個年頭人普遍單純,男人和男人不僅可以摟摟抱抱,也可以牽手勾肩,不會被聯想到兩個男人有一腿。

堂兄饞藺征西的相機,過來跟他打聽相機的價格。當聽到相機價格時,他不由得咋舌,這可是他好幾年的工資總和。

“這個照出來的效果會非常好吧?”堂兄說。

藺征西說:“還可以。”

晏旻見天色也漸漸亮了,便準備從藺征西懷裏出來:“相機給我,我給你們兄妹幾個拍張照片吧。”

藺征西舍不得放開他,但也知道不能一直這麽抱著,只得放開他:“大衣你穿著。”說著就要脫下大衣。

晏旻說:“你衣服比我薄,穿著吧。”

藺征西將衣服披在晏旻肩上:“你不是要幫我們拍照嗎,不穿這個拍。”

晏旻心說剛剛你跟我不就是穿這個拍的。

藺征西幾個親戚都被堂兄叫了過來,大家都脫了軍大衣,然後頂著凜冽的寒風站在山頂拍照。

晏旻幫他們拍了兩張合影,藺征西拿過去,又幫堂兄表兄們拍了幾張。

拍完之後,晏旻脫了大衣,跟藺征西拍了幾張合影。他們自己又單獨拍了照片。

這麽一圈下來,大家都凍得直流鼻涕水,又哆嗦著趕緊穿上大衣,重新抱團取暖。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天際開始出現霞光,大家都趕緊找地方站好,準備看日出。

藺征西用大衣裹著晏旻,兩人站在懸崖邊的圍欄前,一起守候日出。

天際有少量墨黑的雲,但並不妨礙日出。

晏旻的印象中,大年初一總是陰雨連綿,很少能見到陽光,沒想到北方的春節居然會是這麽晴朗。

天色越來越亮,黑雲被鑲上了亮邊,漸漸地,亮邊越來越紅,紅色又慢慢變淡,逐漸變成亮黃色,到最後,這黃色變成了金色,一團巨大的火紅從天際沖出,太陽伴隨著這團紅光探出頭來,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向了人間。

人群爆發出歡呼聲:“新年快樂!”

晏旻舉著相機拍日出,藺征西從身後環著他的腰,在他耳邊說:“晏旻,新年好!新的一年,紅紅火火,事業興旺!”

晏旻也回他:“藺征西,新年好!祝你心想事成!”

藺征西覺得自己圓滿了,這是他過得最幸福的春節,他已經心想事成了。

爬完泰山,晏旻決定回老家,這是離開北京前就決定好的。

藺征西依依不舍,想跟著他走,但又不能,他和家人還要在泰安多停留幾天,才返回北京。

晏旻雖然也很想陪著他,但並沒有理由,畢竟他當初的借口也是來爬泰山的,爬完還不走,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只好先回老家,等他們返京後,兩人再見面。

回到家已經是年初三了,家人見他這個時間回來,都非常意外,不過也還是很高興他能夠回來。

晏旻老家是黃山的,以前叫徽州。明清時當地流傳一句民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這地方多山,人多地少,非常貧窮,男孩長到十三四歲,就要被迫外出謀生。

這個歷史背景造就了徽州人敢闖愛拼的性格底色,危機意識極重,也誕生出了曾經名噪一時的徽商。

晏旻也是十三四歲就離開家鄉去合肥求學,後又漂洋過海去美國,畢業後留在北京,在外面生活的時間,都快趕上他在家鄉生活的時間。

不過他還是很愛他的家鄉,這是一片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麗土地。

晏旻自己可能沒意識到,他的性格也是典型的徽州人性格,膽子大,有闖勁,危機意識重。

晏旻的父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母親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家裏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視。

晏旻上小學那會兒,學校處於半停課狀態,沒正經上過幾天學,兄妹三人的功課基本是父母抽空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