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說起這位姑太太, 在當地是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她老人家十七歲嫁人,二十歲丈夫過世, 守寡了二十年未嫁, 把兩個兒子教育成才。

十年前,董氏家族為她報請當地官員,建了一座貞節牌坊,大姑太太一直引以為榮。

民國就是這麽割裂,一邊鼓吹新思想,男女平等, 而另外一邊在二十年代還給貞潔烈婦頒牌坊。

這位姑太太就是一塊行走的活牌坊,原主妹妹有一段記憶, 新婚夜被宋舒彥丟下之後,這位姑太太找了個時間, 來跟原主妹妹談心。

“男人是天, 女人是地,只有天管著地,哪有地管著天的?天要下雨打雷,地就要受著。舒彥現在丟下你, 你就要想怎麽樣讓他回心轉意?”這位姑太太還避著宋太太說,“不要學你婆婆,氣性那麽大, 沒好處的。她要是身段放軟一些, 現在兒女成群,也不會把舒彥寵得這麽無法無天。”

當時原主妹妹一邊委屈, 一邊還得點頭。

想起這些, 秦瑜沒給她好臉色:“董太太, 您在說什麽?我怎麽聽不懂?我以為宋家老鼠洞裏的老鼠都知道你大侄子和我離婚了,您老不會不知道吧?”

大姑太太聽見這話,質問:“你被休了,就沒想過是什麽緣故嗎?一個被休的女人,不好好想想自己哪裏做錯了,為什麽留不住男人的心,還出去傷風敗俗,敗壞宋家門風?”

秦瑜無奈笑:“董太太,麻煩你把這些話發電報給你親弟弟去,讓他知道一下,他大姐這樣說我,您看看他什麽反應?我只勸您一句,狗拿耗子的事情,最好少做。我要進去了,您請便!”

看著秦瑜輕快的背影,董太太扶著她的丫頭,邁著一雙小腳,努力加快速度往裏走,三姨太在邊上說:“大姑太太,我沒說錯吧?”

“找你們家太太去,我倒要問問她,能不能把籬笆紮緊了?”

大姑太太正在往裏走,此刻宋太太正在聽阿芳盤點手裏的錢財,這些年錢生錢利滾利,雖然不如做生意那樣出息多,卻也積攢了不少錢。

“太太,要不是您這些年還要貼補那幾位姨太太,您手裏的錢還要多。”阿芳在那裏嘟囔。

每個月老爺給全家一千個大洋的嚼用,人情往來另算。聽上去是個不小的數字。可實際上呢?姨太太們要吃穿,孩子們要讀書零花,一個月下來一千大洋,自己身上幾乎是用不上的,有時候還要倒貼幾個錢出去。

之前太太跟老爺提過,老爺眉頭一皺:“上海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個月也就花費個十五六塊錢。家裏連主帶仆也不過三四十號人,哪兒用得掉這麽許多?我們家不需要像項老板那樣勤儉持家,但是也沒必要鋪張浪費。”

做西藥和肥皂的項老板也是寧波人,他們家女人都是會做女紅針織,一家子要是這頓的魚沒吃完,還會下頓再吃。

跟項家比,自家絕對是鋪張浪費透頂了,太太還有什麽話好說的?那只能不滿足姨太太們要做新衣,買珠寶的要求。

姨太太們就天天巴望著老爺回來,誰跟老爺膩歪一下,老爺出手多闊綽,赤金手鐲,珍珠頭花、絲絨旗袍,立刻通通買進來。

一個買了,另外一個沒有,鬧一下脾氣,老爺發現擺不平了,那就一起買了。

姨太太們歡天喜地,只有太太得了個小氣的名聲,阿芳時常為太太抱不平。

“算了,算了!”宋太太笑著對阿芳說,“過去的就過去了。以後,讓她們自己去擺平。”

主仆二人正在說話之間,大姑太太寒著一張臉在丫頭的攙扶下從外頭走進來,後頭跟著唯恐天下不亂的三姨太。

宋太太跟阿芳說:“東西都收起來。”

“是!”阿芳把賬冊全部收了起來,去房裏落了鎖。

宋太太走到門外迎了過去:“大姐,您怎麽來了?”

大姑太太嫌棄地看了她一眼:“老三家的,你這個家到底當不當得?”

“大姐這話說的,要是我當不了這個家?難不成您來當?”宋太太不客氣地問。

“朱明玉,你好歹也是大家出身,兒子兒媳婦離婚已經丟盡了我們宋家的老臉,現在你那個好兒媳,明目張膽的在你們家門口,跟野男人調笑,你還有臉這麽問我?”大姑太太氣得坐在椅子裏,拍著桌子,“所謂娶妻當娶賢,我們宋家到底是造了什麽孽,才娶了你這樣一個兒媳婦?生養不行?原以為你教兒子還行,兒子也沒教好,指望你至少能把家裏的籬笆紮緊,不讓野狗鉆進來吧?你自己看看?”

宋太太昨天在車上,自然知道傅嘉樹邀請秦瑜去吃早飯。她這兩天心裏也想明白了,小瑜這樣有主見的姑娘,給自家兒子,那是糟蹋了。自家兒子找個有點兒想法又不要太有想法,還能看在他的臉和錢的份兒上,對他百依百順的,各取所需,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