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2/2頁)

聽到了這話,李善長終於打起了精神。

“太師,就拿眼下的北平周圍來說,足有五七十萬的高麗人,還有數十萬蒙古人,另外什麽女真人,契丹人,甚至是渤海人……諸部混雜,情況看起來很混亂。但是呢,也不是就那麽難以處理。以契丹、渤海人為例,經過了這麽多年,他們又沒有妥當的文字記錄,實際上早就名存實亡,不斷並入,早就失去了自我。當真還存在的,也就是高麗,女真,蒙古而已。其中高麗又仰慕上國,一心盼著成為大明的人,如果大明願意接納,收了他們,算不上多難。”

“再說蒙古,他們之前入主中原,論起來,雖然實力不小,但是他們還是沾染了中原氣息,貪圖享樂,野心不大,收攏起來,也不會太難。真正麻煩的就是女真諸部!”

張希孟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女真諸部他們分散的區域非常廣泛,又遠離中原,秉性野蠻,教化起來,很不容易。”

李善長呵呵一笑,“太師,要讓我說,這事也不難,不過是要分成兩個辦法,一個長遠的,一個暫時的……要說長遠的,我想太師必定有主意!”

張希孟點頭,“我們設立北平學堂,就收了不少部族首領的孩子,著重培養下一代。現在北平工業發展很猛,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勞力,漸漸發展下去,就能把所有部族都囊括進去。要相信工業的力量,相信生產力帶來的碾壓。久而久之,不管女真,還是蒙古,都會變得能歌善舞的。”

李善長微微一怔,不由得點頭。

“張相,那我就說點眼前的主意……你看啊,女真諸部,他們暫時難以教化,沒法進入工廠,又粗魯野蠻,不免會發生沖突摩擦……其實這事很好辦,咱們只要從諸部當中,招募一批青壯,讓他們去打仗就夠了!”

張希孟眉頭微皺,可是朱元璋卻是眼前一亮,已經明白了老李的意思!

暫時大部分女真青壯,不適合進入工廠,也很難老老實實在礦場幹活……既然如此,那就不如先招募一批青壯,讓他們就去給大明作戰,發揮特長。

等他們打贏了,有了賞賜,有了追求,就可以返回遼東,開辦工廠,設立學堂,教化大部分的女真孩童。

從長遠上來看,對大明絕對是好的。

而且更妙的是,抽走了青壯勞力,就算是想鬧事,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了。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人,人沒了,問題也就沒了。

張希孟絲毫不懷疑,以李善長的人品,讓他負責此事,沒準就會挖個大坑,把這些女真青壯打包送走,來個一勞永逸,就像宋朝對付一些番騎那樣,都是老傳統了。

張希孟甚至想到了帶嚶,他們會挑選一些錫克人,還有大名鼎鼎的廓爾喀營……這些都是相對少數,且剽悍的族群,把他們培養成戰場主力。

能不能打贏對手,暫時不論。

至少把這幫人從家鄉帶走,放到了軍中,能少很多內部麻煩。

果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以老李的本事,去了帶嚶,也是常任秘書起步。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不至於玩這麽沒品的套路。

正兒八經招募一些女真士兵,組建起強大的騎兵,投入河中作戰,擊敗帖木兒。趁機給這些女真兵一點規矩,然後他們是想經營牧場,還是想要土地,或者回來種田,接受教化……怎麽選都沒有問題。

大明有足夠的心胸,消化掉所有女真諸部。

只不過若幹年後,還會不會因為控制不當,弄出來野豬皮造反,掀了大明朝,那就不是張希孟能預見的了。

畢竟一個王朝沒落了,就算沒有野豬皮,也有老虎皮,老狼皮……反正會有人跳出來,終結這個國家。

只能說他們已經給大明朝留下了這麽深厚的根基,依舊不免國破家亡,那他也沒有什麽辦法。

“主公,李兄的提議很好。不過咱們不能光是收攏青壯……還要將諸部納入大明,要給予參軍青壯重賞,另外臣還有個想法……接受諸部進獻黃金,用來鑄造華夏金鼎,把女真諸部,納入華夏體系!”

朱元璋微微沉吟,就點頭答應,“傳旨吧,告訴女真三部,還有那些歸附的蒙古東路諸王,以及朵顏三衛,悉數來面君……讓他們記著帶點黃金過來!不用太多,意思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