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2/2頁)

事已至此,都可以說是盡到了最大的努力。

可接下來事情就開始離譜了……三王這邊,居然突發瘟疫,臨戰之前,馱運的牲口騾馬大批染病,大大降低了運輸能力。

他們只能盡量帶糧食,飲水就在路上尋找補充……然後偵察水源的士兵,也出現了差錯,錯估了水井的供應能力。

至於藍玉,他也同樣遇到了麻煩,不得不繞路,耽誤了時間。

試想一下,如果藍玉不繞路,猛攻東部諸王,他可能擊敗這些人,但是潰兵又會不會提前通知王保保,致使整個計劃全盤落空?

很難說,至少藍玉不敢賭。

那說來說去,問題到底在哪?

誰都沒錯,又或者誰都錯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戰場太大了!”

“戰場太大?”朱棣好奇道?

藍玉點頭,“沒錯,三路大軍,快二十萬人,幾千裏的戰場,分頭出兵,咱們出發之後,很難互相聯系,並不清楚彼此遇到了什麽狀況。在戰前設想的配合,根本沒法實現。事實上,如果不是這一次運氣好,我們就是各自為戰,一路被破,三路敗退,絕無戰勝可能!”

三王大驚失色,怎麽?

打成了這個鬼樣子,還算表現好了?

姓藍的不會胡說八道吧?

他們忍不住仿佛推敲,再三思索,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

其實這一次北伐,很接近歷史上洪武五年的三路北伐,那一次由徐達統領中軍,李文忠統領東路軍,西路交給馮國勝,每一路五萬兵馬,分進合擊,目標也是和林。

在歷史上,三路兵馬,將才雲集,湯和,藍玉,全都隨軍出征。

陣容豪華,還在這一次之上。

徐達首先連續擊敗王保保,大軍順利突進,結果竟然造成了孤軍深入的局面。

他們也是缺糧缺水,處境十分艱難,然後被王保保聯合賀宗哲,一戰擊敗。隨後王保保移兵向東,李文忠見情況不妙,只能故布疑陣,領兵回撤,雖然損失不大,但也沒有什麽斬獲。

相比之下,戰果最豐富的西路兵馬,俘獲不少,但也做了個令人窒息的操作,就是拋棄了嘉峪關以西的土地,就是著名的馮勝棄地。

復盤這一場北伐,明軍這邊,徐達,藍玉,湯和,馮勝,傅友德,李文忠……個個都是名將,堪稱群星閃耀。

然後三路出師,最強的徐達,遭逢慘敗,可以說是他這一輩子用兵最大的敗筆。

李文忠勉強保全,也大損名將威嚴。

至於馮勝,本身就是偏師,雖然贏了,但是拋棄土地,造成了非常糟糕的影響……他們打得戰果,甚至遠不如這一次北伐。

這麽一看,三王雖然狼狽,但到底撐住了,並沒有潰敗,朱棣還俘虜了王保保。

再說藍玉,雖然晚了些時候,但畢竟殺到了和林,斷了王保保後路,一戰成功消滅北元所有勢力。

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失敗!

還是那句話,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到底是誰錯了?

“錯就錯在眼前的大明,還沒有幾千裏調動的本錢!”藍玉總結道。

朱棣立刻道:“不這麽安排,王保保就跑了!”

藍玉也道:“所以說這是咱們運氣好!是天佑大明!”

藍玉毫不客氣道:“我會把這一次的戰鬥,詳細總結,上呈張太師。我強烈建議,以後的戰鬥,以三萬以下,精兵突進為主,單獨一隊,勝則擴大戰果,敗則養精蓄銳。幾十萬人,多路出擊,看起來氣勢恢宏,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其實是大而無當,往往會因為一點疏忽,就葬送全局!以現在大明的本事,還打不了這種仗!”

藍玉的總結,堪稱一錘定音,三王思量再三,也都用力頷首,表示認同藍玉的觀點。

藍玉看著他們,發現三王垂頭喪氣,意興闌珊,他突然忍不住大笑。

“擡起頭來!你們打起精神!咱們沒輸!咱們贏了!而且是大贏!王保保被咱們抓到了,北元徹底完蛋了!”

藍玉突然大吼,提醒了三個年輕人。

確實,不管怎麽說,我們都贏了。

而且整個嶺北行省,都是大明的,一直到北海,龐大的疆土,無盡的牧場,全都是大明的!

我們贏了,贏得酣暢淋漓!

快給陛下報捷!

朱棣還提醒道:“記著,要照顧好王保保,送他去和鐵鍋團圓,讓他們君臣再續前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