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2/2頁)

“先生,所謂有多少商品,發行多少貨幣……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歷朝歷代,別說有多少商品,就連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幾乎可以肯定說,只要不和金銀錨定,就必然超發紙幣!”

胡儼又沉吟一會兒,才問出最關鍵的問題,“先生,咱們大明,能例外嗎?”

“能!”

張希孟斬釘截鐵回答,“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和你一樣,很多人已經在研究商品產出,關注貨幣,利率。我們對這個問題,十分清醒!其二,這一點更為重要,我們有大明洪武皇帝!”

胡儼一怔,“先生是說,陛下會不遺余力,為紙幣保駕護航?”

張希孟笑道:“你說的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陛下有金子招牌,有鐵一樣的信用。百姓信他,誰都知道,他一言九鼎,是真心替百姓著想,這就是我們當下,最大的一張牌!”

敢把老朱當成一張牌使喚的,也就是張希孟了。

其實當初費那麽大力氣,擺弄糧本位,張希孟就意識到,在治理能力極端低下,毫無貨幣金融概念,也沒有工業化生產能力的國度,任何金融的創新,結果都是災難的。

沒有例外的可能。

所以他寧可用復雜的糧食,綁定寶鈔,然後慢慢建立起寶鈔信用,促使百姓接受寶鈔……這期間,任何幣制改革,都會葬送整個成果。

什麽金本位啊,什麽貨幣稅收啊……這些看起來很進步的改革,張希孟一樣都沒推。他不想拿老百姓當小白鼠,他也沒那個膽子這麽折騰。

甚至張希孟都無法想象,是何等勇氣,敢在大明推一條鞭法,到底是勇者無畏,還是無知無畏……張希孟也說不好。

因為在這麽龐大的國家,又是那麽落後的治理手段,搞貨幣化,苦的不還是老百姓嗎?

難道要從張希孟的嘴裏說出“再苦一苦百姓”的話?

行不通就是行不通。

唯獨到了今天,局面真的差不多了。

北平初步建立起工廠模式,也開始大舉使用機器,有著成倍的商品輸出。物質基礎算是有了。

其次,像方孝孺啊,齊泰啊,黃子澄啊,這一群人都在北平官場。別管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多麽奇葩,但是這幫人眼下普遍清廉能幹,在財稅上面,一絲不苟。

這算是人才基礎了。

再次,像胡儼這種,著手研究貨幣商品的學者也有了,理論基礎也算是勉強有了。

方方面面齊備,張希孟也終於敢在貨幣上面,試驗一番。

只不過一切的根本,還要建立在朱元璋的信用上面。

如果這個皇帝是個混蛋,心裏頭絲毫沒有百姓,那也不要想了。

可偏偏老朱就是個最愛惜百姓的皇帝,沒有之一!

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實在是不能更合適了。

可即便如此,張希孟也沒有太過瘋狂。而是首先發了三百萬貫的定向債務,用來擴建大沽口,並且修建大沽和北平之間的直道!

三百萬貫的國債,剛剛拋出來,只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搶購一空。

來晚的人,只能頓足捶胸,大呼遺憾!

這麽多年,自從北伐中原,開始發放戰爭債券,到了現在,哪一次的債券,都帶來了豐厚收益。

現在休養生息,百姓緩過來一口氣,手裏有錢了,投資機會卻少了。好容易來了,誰也不想放過。

甚至有人幹脆上書,建議朝廷更多發行一些。

張希孟倒是沒有繼續增發國債,他這麽幹,其實只是想試探一下民間的情況。

“恭喜陛下,您的信用情況極好……我們接下來可以給北平的銀行,注資一千萬貫!讓他們扶持北平的工廠,利息暫定百分之五!”

老朱皺著眉頭,“這法子有用?”

“那是自然!這麽優厚的條件,那些公司就有了和原來債主討價還價的資格。大不了借新債還舊債!而且一千萬只是個開始,後續還有!他們把生意做起來,增加投入,購買土地,建設工廠,繳納稅賦……這樣一來,北平的稅收就上來了,一切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

朱元璋聽到了這裏,終於露出了笑容,“對了,先生,你說承天那小子,有啥辦法,能說服徐達啊?”

張希孟的臉瞬間沉下來,提起這個兔崽子,實在是讓他上火,鬼知道他能弄出什麽法子!

此刻的張承天,正拿著幾張數學題,跑到了徐達的家裏……“魏國公,這就是我大哥給女孩子出的題,要答對才能跟他見面,您先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