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2/3頁)

朱元璋聽到這裏,神色凝重起來,相比起孔家,這件事情的確更加棘手。

針對韓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按照四階段戰術,等著他們被滅,然後再北伐,收拾殘局就是了。

可這樣做有兩個問題,其一,坐視韓宋滅亡,像毛貴,關鐸這種人,如何能收服他們?

在這倆人之外,還有大把紅巾軍的好漢子,能堅持到今天的,都堪稱精銳寶貝,如果輕易死去了,絕對是華夏的損失。

而且如果放任察罕帖木兒,吞並整個河南,到時候南北朝對峙,想要北伐,還真不會那麽容易。

所以明軍才必須趁勢北伐,搶先將山東揣進口袋裏。

但既然收取了毛貴等人,就要照顧他們的心思。出兵開封,援救韓宋,也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決戰中原!和察罕打一場大決戰!”朱元璋突然說道。

張希孟渾身一震,身體裏的血液一時激蕩,面色都變紅了。

果然大的要來了。

歷史上的察罕帖木兒死在了田豐等人的手裏,一代名將,慘遭暗殺,也是老天爺瞧大元朝不順眼,非要除掉這個最後的依仗,也是給位面之子鏟除障礙。

問題是如今的大明,自張希孟的幫助下,提前好幾年,奠定了南方大區王者地位,揮師北上,根本沒給田豐等人刺殺的機會。

既然察罕不死,大戰無法避免。

雙方都握著幾十萬精銳。

相比較而言,察罕的部下,戰爭經驗更加豐富,騎兵更多,也更加兇猛悍勇。

大明這邊,也有相當優勢,高昂的鬥志,上下一心,充沛的供應,而且秉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之心,牢牢占據天時。

雙方決戰,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較量。

這種戰略大決戰,幾乎可以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命運,無數人的生死全都牽扯其中,由不得半點遲疑差錯。

而這種程度的決心,只有朱元璋才能下。

張希孟稍微沉吟,微微低聲道:“我們準備的未必充分。”

朱元璋心中一動,少許之後,卻也道:“不充分就不充分。我們在準備,察罕何嘗不是!他要是順利滅了韓宋,就會成為大元一人之下的權臣,哪怕昔日的脫脫也比不上。趁著韓宋尚存,察罕大勢未成,咱們一鼓作氣,勝算至少有七成!”

朱元璋握緊了拳頭,“先生,七成的優勢,還不可以決戰嗎?”

張希孟略思忖,就說道:“只要主公決定,臣自然無話可說,唯有全力以赴,助主公贏得此戰。”

君臣兩個立刻計算起了手裏的兵馬。

此番朱元璋北上,徐達所部,差不多八萬人跟了上來,另外常遇春在滅了陳漢之後,吸收了不少兵馬,他的部下終於超過了十萬之數,達到了十一萬五千人。

常十萬名副其實!

光是這倆人,就有近二十萬精兵!

“主公,我提議派遣朱亮祖盯著張士誠,調胡大海北上,這樣一來,我們的主力就能達到二十五萬!”

朱元璋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說道:“兵多了,就要更多的糧餉,運河只是疏通了濟寧一段。如果向河南方向進軍,需要的民夫更多。該當如何?”

張希孟幾乎不假思索,“動員山東百姓,發揮民力,從各個州府組織民夫,全力以赴,運送糧餉物資,和察罕決一死戰!”

“能做到嗎?”朱元璋重重問了一句,不管是誰,這種事情都馬虎不得。

“主公,現在立刻公布均田大綱,派遣山東兵馬,返回家鄉,跟百姓宣講均田……並且向百姓承諾,三年之內,免除賦稅!”

朱元璋盯著張希孟,大聲道:“能得到多少民夫?”

“五十萬!五十萬打底兒!”張希孟同樣果斷道。

老朱思量再三,猛地一揮拳頭,狠狠道:“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麽!”

決戰!

戰略大決戰!

張希孟迅速找來了毛貴,向他布置了任務。

在齊魯大地上,征集五十萬民夫,協助明軍,從山東殺入河南,同元軍決戰。

毛貴短暫沉吟,就說道:“卑職盡力而為!”

“不是盡力!是必須!”張希孟斷然道。

毛貴咬了咬牙,“卑職明白!”

前面來疏通運河的民夫,只是幾萬人,如今卻要增加幾十倍,能做到嗎?

毛貴也不好說,只能下令……伴隨著一道道的命令,首先從曲阜開始,一座小小的縣城,竟然湊出了一萬五千名青壯,大家高舉一面旗幟,上面只有四個字:“知恩圖報”!

屬於曲阜的民夫出動了,就在他們向東的路上,從兗州出來了更大的一支隊伍……鄒縣,東平州,泰安州,陽谷縣,東昌府,濟南府……伴隨著一面面的旗幟,齊魯大地的百姓,匯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