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群賢畢至(第2/3頁)

那麽多人,全都仰賴漕運,沒有糧食,一天都玩不轉。

城裏的作坊再多,能產出的商品再精美……對不起,沒人要了,在這個時候,糧食,蔬菜,鹽巴,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當初張希孟為了能保住揚州,費盡了心思,又是調撥糧食,又是向外遷移人口,緩解壓力。

同時把軍中訂單轉給揚州,又幫著開拓民間市場。

反正就是竭盡全力,讓揚州能運作下去。

元末揚州,從八十萬銳減到十八戶,走死逃亡,一座城市都成了空城!

而在這個時空裏,揚州百姓先是向外遷移了二十多萬人,老朱渡江之後,又遷居江南十多萬人。

隨著朱元璋在江南站穩腳跟,地盤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揚州竟然難得走出低谷,開始向上發展,城裏的人口恢復到了六十五萬!

誰的心裏能沒有一筆賬!

沒有上位,沒有張相,處在各方勢力中間的揚州,會是個什麽下場,天都不知道!

“上位登基稱帝,天下歸心!”

一杆來自揚州的大旗,迎風飄揚,渡江而來。

巢湖方向,同樣有人赴約……作為朱家軍水師的搖籃,巢湖出身的將領,把持了八成水師將領名額,儼然除了淮西集團之外,第二大強悍的勢力,而且還跟淮西水陸並力,各有一攤。

不過這幫水師將領還都很明智,知道水陸兩軍不在同一地位上,他們的根基也遠不如淮西諸將。

但是他們也有點優勢,那就是張相曾經短暫擔任過水師大都督,算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別看張相卸任了,我們這些人就認你了!

巢湖不光出水師,而且隨著均田的推進,曾經飽受水賊之苦的周邊地區,廬州等地,竟然第一次徹徹底底消滅了水匪。

歷來改朝換代,巢湖水賊,生生不息。

除非聖人出,否則賊不滅。

如今賊滅了,豈不是聖人來了?

一支船隊出巢湖,沿著當初巢湖水師的路,向著應天而來。

曾經和趙普勝一起統領巢湖水師的李普勝,自然不甘落後,他代表的正是最早抗元的彭黨中人。

李普勝,鄒普勝,還有歐普祥。

他們率領著彭黨舊部,已經退出軍中,解甲歸田的一批老人,向著應天趕來,路上李普勝就忍不住揶揄歐普祥,“怎麽,還想著跟人家鬥嗎?當初給你那麽好的條件,你不答應,覺得你在袁州有些號召力,誰都聽你的,現在如何啊?”

歐普祥臉都黑了,就別揭短了,心頭流血啊!

“李師兄,袁州可不只是我的袁州,咱們彭黨經營了多少年,當初彭祖師就下功夫了,你說咱們的勢力,怎麽就瓦解冰消了?我,我想不通!”

“你有什麽想不通的?”鄒普勝冷笑道:“彭祖師的廟宇我給建起來了,崖山的祭文我也燒了一份,送給他老人家在天上看……吳王不是咱們彭黨的人,可他對祖師的評價,比咱們彭黨還高,千秋之後,世人還能知道彭和尚,全都靠著這篇祭文了。別的不說了,我心服口服!”

李普勝也頷首道:“是啊,論起格局心胸,吳王當真是天下無雙!要是再年輕幾年,我也想和丁師弟一樣,替他效命啊!”

鄒普勝一笑,“現在也不晚,我聽說明玉珍那小子派人過來了,意在遣使通好,我看咱們不妨找找舊部,聯絡一下朋友。巴蜀難安,咱們該出把力氣才是!”

李普勝欣然點頭,至於歐普祥,只剩下嘆息了。

食君祿,報君恩。你們沒吃老朱的俸祿,這麽給他賣命,到底是為了什麽?

真是想不明白。

歐普祥不懂,可是當他進了金陵之後,很快就有了答案,就在皇宮對面的英烈祠前,有一面石雕,刻的就是彭黨首義!

聽到消息之後,歐普祥怔了好半晌,突然蹲在地上,老淚橫流。

“我,我服了,心服口服!吳王就是當世聖主,除了他,誰也沒有資格!”

就在彭黨的人到來之後,從溫州和台州動身的方國珍部下也來了,至於福州的陳友定,扭扭捏捏,也派遣使者,只說是恭賀朱元璋登基,並沒有納土歸降的意思,但是懂的都懂,你要是有膽子抗衡,何至於乖乖過來?

隨著陳友定之後,張士誠同樣更不情願地派人來了。

收下了他們的賀表之後,由劉三吾率領的嶺南百姓也到了,值得一提,在這群人當中,竟然有海南的黎民,他們帶著天涯海角的祝福,竟然也到了。

此時的應天府,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熱鬧得像是開了鍋。

這還不打緊兒,就在大家夥期待著誰還會來的時候,一隊使者從山東趕來了。

毛貴到底派出了使者,前來恭賀,只不過再給老朱的信件上,毛貴只寫了自己的名字,沒有任何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