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為士(第2/2頁)

“元廷可是用火攻得手?”

張希孟搖頭,“沒有,宋軍在船上塗上了泥巴,而且船頭設置大木,用來阻擋火船。”

老朱怔了怔,“這麽說,趙宋君臣,還有點腦子?”

“可他們沒有搶占出海口,只是困守海灣,七天之後,淡水消耗光,有的士兵喝海水,嘔吐不止,白白丟了性命。”

朱元璋的臉又黑了,真是不禁誇啊!

“這是個絕境,可也是趙宋君臣把自己置身絕境,咱看他們,似乎不是想克敵制勝,倒像是一心求死。崖山,就是他們給自己選的墓地。”

張希孟看了看四周,用力點頭,簡直不能更加贊同。

“主公,倘若是您,面對這個局,又有什麽破解之道?”

朱元璋怔了怔,看了看狹小的海灣,目光向外延伸,最終嘆道:“咱或許會跑吧!畢竟這裏著實不適合決戰。咱就是有點糊塗,明明文天祥奮力死戰,這幫人不去援助文天祥,坐視文丞相被俘,結果又在這麽個絕境,不知道逃遁,讓人一舉殲滅……如此進退失據,不懂大局,不知取舍……難道從上到下,皆是糊塗蛋嗎?”

老朱問出了這一路行來,最緊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張希孟苦苦思索的事情。

為什麽國事艱難,到了亡國關頭,最需要大家夥團結一心,共度時艱的關頭,往往朝中的正人君子們,會鬥得更加厲害,你死我活,甚至可以把外敵都放在一邊,活活把自己玩死?

時至今日,張希孟也不敢說自己完全懂了,但總還是有些領悟。

“長久以來,我們都是一個龐大的國家,人多地廣,幅員遼闊。這樣的龐然大物,外人是殺不絕的,必須要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所以相應的,只要我們解決好內部問題,就能大概率渡過危機。這種想法本來沒錯,可錯就錯在了趙宋立國根基太弱,外患竟然比內憂還大!偏偏又醞釀出一個理學怪胎,徹底遺禍無窮。”

朱元璋默默聽著,就連朱英都豎起耳朵,格外認真。

“遇事喜歡從自身反思,加上習慣於維護自身利益,使得士大夫們在面臨著危機的時候,越發要求穩定,恐懼變革,誰敢跳出來,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就算沒人跳出來,他們也會找個小人出來,口誅筆伐,他們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要讓人覺得他們在解決問題。”

“那不就是自欺欺人嗎?”朱英忍不住笑道。

張希孟頷首,“確實是自欺欺人,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多數士大夫除了詩詞歌賦,道德文章,什麽都不通。少數士人雖然懂得很多,但是由於利之所在,不得已只能隨大流。諸如文天祥這種,既有些能力,又肯於出來做事的,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把他弄死,豈不是襯托的大家夥都特別無能!”

朱元璋眉頭亂抖,身為一個即將登臨寶座,坐擁天下的帝王,聽著這些道理,心中煩亂,很不舒服。

其實張希孟講的這些,不光是在趙宋身上發生,只是他們比較明顯罷了。

去看看當下的元廷,不一樣是害死了脫脫嗎?

大宋、大元,大哥別笑話二哥,到了亡國時候,全都是一個鳥樣!

“先生,還是說說該怎麽避免這個局面吧?”

張希孟沉吟少許,就說道:“主公,這事情的原因太多了,但是臣以為關鍵還要落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士人階層上面……主公問,他們為什麽在生死關頭,進退失據,昏招叠出?歷經朝代更叠,士人始終高高在上,他們並不會隨著王朝一起滅亡,既然如此,又何必拼上性命呢?因此除了少數以國事為重的士人,能夠舍死忘生,以身殉國之外,其余人皆是墻頭草罷了。”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答案似乎也呼之欲出了……那便是人人為士。天下百姓皆可為士,天下之士,皆為百姓。”

“士為百姓,百姓為士?”

“沒錯,過去歷朝歷代,以士人治理天下,士人又不和天下萬民同心,所以臣以為,無論三綱五常,仁政王道,都不是核心。”

“那該是什麽?”

“是這個國家,所謂士人,首在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