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2/2頁)

而且這還是在元朝不斷衰減的結果,遠不如鼎盛時期。

辦學的田,讀書人的事,怎麽能收稅呢?

這不是瞧不起讀書人,有辱斯文嗎!

朝廷要想大興教化,就要扶持書院學堂,就要給人給田……朝廷賜田,地方購置,還有士紳捐贈,這些構成了書院田產的主要來源。

尤其是士紳捐贈,畢竟書院的田產是不要交稅的,節省下來的三七分賬,完美。

同樣道理的還有寺廟的田產,家族的田產,救濟孤貧的義田……反正只要有可能,就會挖空心思,逃避稅賦。

僅僅學田一項,大明朝後期,有的一個府,竟然有十多萬畝!不用說,這種學田多到離譜的地方,必定是文脈匯聚,人才輩出的寶地……人家貢獻大,逃點稅賦怎麽了?

敢跟士人斤斤計較,信不信分分鐘讓你成奸佞小人!

張希孟這一次把白鹿洞書院周圍的田產,都分給了有功將士,等於徹底斷絕了書院田產的根基。

想打著書院旗號,兼並田產的好事就別想了。

皇糧國稅,誰也別想逃了!

而且有句話怎麽說來的,近水樓台先得月,離著書院近,總歸會有些便利的。尤其是當下交通不便,能到處遊學的,基本都是有錢人。

張希孟把田產給了這幫士兵,然後給他們的子弟提供方便,讓這些人入學,成為新學的支持者,誠然這麽幹未必真正公平。

但是與其讓士紳借屍還魂,重新復辟權力,還不如把機會留給自己人。

至少這些分了書院田產,有幸入學的年輕後輩,他們長大之後,不會刨自己的祖墳,說均田是錯的吧?

縱然真有那麽幾個不肖子孫,估計主流還是願意維持均田政策的。

所以說,教育才是根本!

在自己的面前,是一座龐大的理學大廈,只是砍斷幾根支柱,打碎幾面墻,破壞上面的裝飾物,並不能真的徹底摧毀。

必須要可持續刨祖墳才有希望成功。

張希孟那叫一個用心良苦……也就在張希孟忙碌不停的時候,朱元璋率領著大軍,從浮梁方向,分批開赴江州。

打前鋒的正是花雲的騎兵,他們氣勢洶洶,最先渡船過來。

花雲見到張希孟,立刻表功,“張先生,這一次我和張定邊交手,可是旗開得勝,他本想逃跑,結果被我打了回去,損失慘重,就連張定邊都差點被我打死,我也算是給常遇春報仇了,先生啊,這往後你可要幫我們騎兵多說話啊!”

張希孟怔了怔,花雲打贏了張定邊?

貌似歷史上花雲就死在了陳友諒的手上,如今竟然大獲全勝,看起來的確是改變了命運。

張希孟想到這裏,心情大好,“張定邊不算什麽,騎兵的真正使命是對抗騎兵,等什麽時候北伐中原,跟蒙古鐵騎對陣,戰而勝之,橫掃大漠,封狼居胥,那才是真本事,才是你們值得驕傲的時候!”

花雲立刻點頭,“先生,謹遵教誨……對了,先生,你看白鹿洞書院的風水好,能不能給我一塊田啊?”

張希孟怔住了,“你,你怎麽知道的?”

花雲繃著臉道:“先生就別問了,俺就是想知道,能不能賞給俺一塊?”

“不能!”

花雲大驚,張希孟解釋道:“新的白鹿洞書院面向所有平民百姓……如果你們也想要,我提議去找主公,讓主公恩典就是了。”

“上位?”

“對啊!就是慫恿上位,也在應天設一座頂級學堂,到時候兩座學堂,都可以算作國內最頂級學府,各有側重,豈不是更好?”

“哎呦!先生的主意真好……上位還讓我來問你,其實應該……”

花雲突然停了下來,他意識到了不妙,轉身落荒而逃。

張希孟簡直無語了,朱元璋!我幹點事情,你老盯著我幹什麽啊?

是軍務不忙,還是閑著沒事啊?

不管張希孟怎麽吐槽,都還要乖乖穿上官服,率領著官員百姓,前往迎接老朱。

朱元璋騎在馬背上,器宇軒昂,在諸多武將的陪同之下,再度來到了江州。

“臣,恭迎主公,賀喜吳王,大獲全勝!”

朱元璋臉上含笑,從馬背上跳下來,笑道:“先生打了一個比咱還大的大勝仗,才是真正可喜可賀!”

朱元璋壓低聲音道:“先生,是不是接下來可以把孔孟之道,換成你張子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