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2/2頁)

這麽長時間了,他還算是第一個反叛的,不讓他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根本對不起這個第一!

朱英的種種舉動,似乎沒有讓張定邊感覺到如何,這位張太尉在聽說兩個人死掉之後,只是淡淡哼了一聲。

隨後他騎著戰馬,在距離城頭還有三百步的位置停了下來,仰望著城頭,淡淡道:“朱英,我知道你!你大哥張希孟是個賢才,你年紀還小,沒必要自尋死路!”

朱英聽到這話,忍不住大笑,“你知道我大哥是張希孟,你就不會說這話!”

張定邊深吸口氣,微微點頭,“好,既然這麽說了,那我就把你當成一個對手,不要怪我欺負小孩子!”

朱英傲然道:“很可惜,我可一直沒把你當成對手!任憑你多大的本事,侍奉陳友諒這個小人,又和天下萬民作對,你的下場可不會很好!”

張定邊無言。

朱英別的本事沒學會,誅心的功力可是有了三分。

“傳令,攻城!”

浮梁州的戰鬥打響了,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對決,比歷史上來得早了許多。

在原本的歷史上,雙方並不是一下子就進行決戰。包括安慶,洪都等城池在內,雙方都反復爭奪,數次易手。

朱元璋雖然越打越強,並且在最終的鄱陽湖大戰之中,徹底擊敗陳友諒,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是這幾年的搏殺,並不是一帆風順,恰恰相反,幾乎是險象環生,充滿了危險。

也不說別的,光是陣亡的文武官吏,就是長長的一串……大將花雲,義子朱文遜,王鼎,許璦,葉琛、萬思成等等。

這還不算在鄱陽湖決戰之時,陣亡的將士。

足見爭鬥之激烈。

尤其是部將叛變,更是家常便飯,也不光是老朱和陳友諒之間,也有人擊殺朱元璋部將,歸降張士誠的,比如胡大海,就是死在了宵小之徒的手裏,實在是可惜。

殘酷的戰鬥,爾虞我詐,不時背叛……朱元璋多疑的性格,似乎就是這時候鍛煉出來的,並且影響了他的一生。

不過由於張希孟的參與,這個歷史進程出現了快進的跡象,朱元璋發展更快,腳步更穩……同樣的,陳友諒也抓緊篡奪王位,並且還得到了不少地主豪強的支持,也不見得比歷史上弱多少。

這是一場看起來勢均力敵的爭鬥,彼此各有優劣,哪怕朱家軍這邊,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文遜竟然死了!”

朱元璋用力握拳,狠狠一錘桌面,痛心疾首……他把朱文遜列入文字輩,就是視若己出,陳友諒竟然暗算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喪子之痛,讓朱元璋切齒咬牙。

“先生,朱英他還留在浮梁?他要駐守浮梁,阻擋陳軍?”

“確實如此,朱文遜和王鼎戰死,浮梁已經沒有武將,只剩下朱英撐著了。”張希孟聲音微微顫抖。

老朱聽在耳朵裏,也是大受震撼。

“果然是咱的兒子!給他的兄弟們做了表率!”老朱這麽說,已經是把朱英當成好大兒,表率皇子。

張希孟臉色嚴峻,更多的卻是擔憂……說實話,他和朱文遜之間,交際不算多,只有還在滁州的時候,他教過朱文遜識字。

但是朱英可不一樣,捫心自問,就算是親弟弟,張希孟都未必這麽包容!

這小子年紀還小,留在浮梁,萬一有閃失,絕對能讓張希孟痛不欲生!

“主公,根據急報,陳友諒派出了張定邊,又是精銳盡出,我們還是盡快出兵,援救浮梁才是。”

老朱下意識點頭,但是卻沒有下令,他突然凝視著浮梁,忍不住道:“張先生,你看陳友諒從這裏下手,他要幹什麽?”

張希孟也是一怔,自然是要圖謀金陵,打敗咱們了……不過張希孟稍微思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主公,咱們分析過,走這條路,就要經過九華山,黃山,道路崎嶇,運輸輜重非常艱難。陳友諒可沒有百姓支持,想要走這條路,幾乎不可能。”

朱元璋越發鎮定下來,他沉聲道:“既然如此,他還攻擊浮梁,又是什麽意思?”

張希孟也漸漸冷靜下來,有了判斷。

“他們是想引誘我們發兵救援?”

朱元璋點頭,“如果能輕取浮梁,陳友諒也可以調動大軍,水陸並進,緩緩推進……如果不能,就吸引我們過去,在湖口以東,以逸待勞,和我們決戰!”

張希孟一怔,“那主公的意思是?”

朱元璋盯著地圖,咬了咬牙道:“既然陳友諒要戰,那便迎難而上,一戰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