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2/2頁)

這一路走來,艱難險阻,不必多說,但好歹還是成功了。

丁普郎和傅友德都是大驚,“五溪,五溪的苗部,是,是咱們的人馬?”

張希孟點頭,“也不能說都是,畢竟那些苗部貴胄,還是願意聽陳友諒的。”

丁普郎張大嘴巴,半晌無言。

他在起義之前,就聽到了很多次,說是苗兵又起來了,有一支苗兵很是能打,而且專門對付豪富大戶,每次攻破山寨鄉鎮,對窮苦百姓秋毫無犯,對於那些大戶,則是毫不留情,動輒殺戮,隨後平分家產,許多窮人都主動追隨,聲勢越發壯大。

甚至有人提議,讓丁普郎過去剿匪。

但是徐壽輝並沒有答應。

這位天完大帝不愧是布販出身,生意經修煉到了十八層,算盤珠噼裏啪啦亂想。

那些苗部頭人本就不願意聽他的號令,此時有人在他們背後鬧,這幫人受不了,才會投靠過來。我要是幫你們剿匪成功,還不一腳把我踹開?

所以啊,就這麽拖著吧!

大聰明徐壽輝給了湯和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的機會,也算是給陳友諒挖了一個坑。

話說到了這裏,其實還只是外面的疥癬之疾,陳友諒真正的麻煩還在內部。

“陳友諒投靠紅巾很晚,又不是彭黨中人,他靠著自己的本事,兩次噬主,奪得大位,並且改天完為大漢,自號漢王……除了他手下人之外,真心臣服陳友諒的人,只怕不多,他縱然兵多,也是人心渙散,只能共富貴,不能同患難。也就是說,他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戰敗,就很可能瓦解冰消,一敗塗地。”

張希孟依次點出了陳友諒的三大軟肋,大家夥也都贊同。

在這次會議之前,丁普郎的信已經送出去了,就是要拉攏彭黨老人。

只不過說得再多,分析得再精辟,也改不了陳友諒坐擁幾十萬人馬,水陸兩軍,兵鋒犀利的事實。

跟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交手,必須慎之又慎。

曾經有人認為俄國不過是一棟破房子,只要踢一腳,就會散架子……結果從屋子裏沖出來的大漢,把小胡子按在地上摩擦不說,還順道把祖宗龍興之地的東普魯士給搶走了。

一個奧地利落魄畫家,把德國的起家寶地,奉送給俄國人……什麽叫坑死人沒商量啊!

同樣的,也有一群昭和男兒,發動偷襲,珍珠港一聲炮響,從此昭和男兒成了人家孝順無比的好大兒。

雖然陳友諒不是那倆超級大國,但是也不容許隨意犯錯。

文武大員,悉數都在思索著對策。

過了良久,朱元璋突然緩緩道:“陳友諒此賊果決桀驁,志大氣驕。如果拖延下去,必為心腹大患。因此必須要畢其功於一役,重創陳友諒,一戰必勝!”

聽到朱元璋的話,眾人都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真是好大的氣魄!

大家夥最多盤算著怎麽擊敗陳友諒,朱元璋就想著徹底消滅他了,這手筆的確不是尋常人能比,要不說怎麽他能當吳王呢!

老朱卻也不是亂說的,他斟酌道:“陳友諒軍心不穩,力求速戰。只要咱們能把他逼出來,讓他遠離老巢,主動出擊。陳友諒必然會有破綻,到時候可以一擊必殺!”

朱元璋信心滿滿,對著部下說道。

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如何把陳友諒弄出來。

朱升思量道:“上位,能不能給陳友諒寫一封戰書?”

真是好高明的主意!

這是春秋戰國的手段了吧?

朱升笑道:“主意雖然未必多高明,但是管用就行,這不是有張相在,請他揮動大筆,妙筆生花,不愁陳友諒不上鉤啊!”

張希孟翻了翻白眼,你老還怎瞧得起我!

靠著一封書信,休想把陳友諒弄出來。

不過能不能送點別的東西,比如一套女裝?

告訴陳友諒,你不出戰,就是婦人,就是縮頭烏龜……這一招諸葛武侯都用過,也算是激將法的終極手段了。

但是很可惜遇上了司馬懿那個油鹽不進的榆木疙瘩兒。

萬一陳友諒也不上鉤怎麽辦?

到底什麽東西,能把陳友諒弄出來呢?

張希孟想了再三,竟然真的冒出了一個主意,“主公,給陳友諒送個帽子如何?”

“帽子?王帽?”朱元璋反問。

“是白色的帽子。”

“白色的帽子?”老朱還在糊塗,朱升卻明白過來,笑道:“上位,如今陳友諒是漢王,戴上白帽子,可就是皇了。”

張希孟笑道:“楓林先生果然厲害,陳友諒想要稱帝,就要過咱們這一關!”

老朱頓了頓,終於點頭,“那好,就給他送去一頂白帽子……如果他接不住,自然有德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