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獨自生活的第七天

因為跟著陸錦瑤看的多了, 姜棠的經驗也多了。怎麽做生意、定價幾何、利潤多少……這些姜棠自己心裏就能估算出來。

不同的東西賣給不同的人,商品的定位要搞清楚。

就比方說餛飩好吃,但去靠近皇城的朱雀街是賣不出去的, 還會有護城軍把你把你趕出去。像錦棠居的大多數點心,只賣給有錢有勢的世家貴族, 在她住的街上是賣不出去的,哪怕是最便宜的點心。

像劉大嫂就舍不得花三十文錢買一斤芋頭糕吃。

而碼頭、工地的人, 幹的都是力氣活,一天十幾個大錢,自然不會花十文錢買一碗餛飩。

對他們來說不僅僅因為貴, 還吃不飽。

姜棠賣的餛飩個大,但對於做苦力的成年男子來說仍舊不夠吃, 他們會吃更充饑的面餅和饅頭。

但吃這些春夏還好,天暖和的時候就著水就吃了,但一場秋雨一場寒, 過了今兒, 恐怕更冷。

吃饅頭和燒餅,不光硬嚼不動, 而且頂著冷風吃, 很難下咽。

吃了的確能填飽肚子,但沒什麽味道,不解饞。

姜棠覺得面條最好,能做的種類多。哪怕最開始只賣一種,後頭也能慢慢多起來。

一斤面能做一斤四兩的面條, 吃得多的人一頓也就吃二三兩面, 那一斤面就能賣六七碗。一斤白面五文錢, 一碗面的成本不到一文錢, 加上芝麻醬酸豆角這些,不到兩文。

街上的素面一碗一文錢,但裏面絕對沒有二兩面。

要去碼頭做生意,價錢不能定高了。兩文錢一碗可能還會有人想著熱乎好吃買一碗,但要三文一碗,若她有一家老小等著吃飯,自己背井離鄉過來抗重物卸貨,她寧願吃饅頭也不會吃面。

兩文錢一碗面,利潤有三四成,已經不少了。

只不過,由誰來賣能讓她以後最省心是個難題,姜棠來這兒十多天了,對附近鄰居的了解並不深。

送過兩次東西,每家都有回禮,不是愛占便宜的人。各家各戶的格局跟她家差不多,沒有大院子,多少顯得有點雜亂,有的人家裏的東西都堆到外頭去了。

光看外面看不出什麽來,事關品性,姜棠打算問問劉大嫂去。

雨還沒停,姜棠撐了把傘,又端了一大碗熱幹面,去隔壁劉大嫂家。

劉家正在做中午飯,早上的肉湯燉土豆和白菜,院子裏零星飄著點肉味,還沒姜棠帶過來的熱幹面香氣濃郁。

劉大郎正擦賣餛飩的板車,做吃食難免給上頭濺上油點和面湯,看著很不幹凈。時間久了就不好擦了,趁著今天沒出攤,他直接借著雨水把車擦擦。

劉大郎只比姜棠小四歲,看見姜棠過來撓撓頭不知道喊啥,喊姐姐差了輩分,喊姨和嬸子也不太合適,就靦腆地笑了笑。

姜棠敲了兩下門,“你娘在家嗎,我做了點吃的送過來。”

劉大郎道:“在的,就在屋裏,你直接進去就好了。”

姜棠把碗給劉大郎,自己進了屋。

下著雨,屋裏黑漆漆的,劉大嫂從廚房出來,不由地一笑,“妹子過來了,咋又帶東西……你吃了不,家裏剛做上飯,不是啥好菜,你不嫌棄就一塊吃點。”

劉大嫂在外頭說的婆婆買了兩斤肉是說著玩的,下雨天出攤的都少,哪兒有賣肉的呀。

劉大嫂跟姜棠相處時間長了,也知道幾分姜棠的為人。年紀不大,不跟那些嫂子嬸子一樣,拿眼縫看人,也不愛說人的閑話。

看著單純,但也不單純。

臉上無論什麽時候都是笑著的,但到底在沒在笑,劉大嫂也不知道。

這也是為何她覺得姜棠是大戶人家的丫鬟,氣度和普通人不一樣。

姜棠:“我在家裏吃過了,吃的面條,覺得味道還不錯就給嫂子帶過來一碗。”

劉大嫂擦擦手,“你來屋裏坐會兒,我讓我婆婆做飯。”

劉大嫂去隔壁屋喊了一聲,這才帶著姜棠進屋。

因為屋裏太黑,她還點上了油燈。

屋裏打掃的很幹凈,但姜棠沒細看,眼神規規矩矩的,劉大嫂給姜棠找了把椅子坐,又去倒水找東西吃。

對她來說姜棠不僅僅是鄰居,還是東家,是帶她賺錢的人。

姜棠坐下後直接說明了來意,“我過來是想跟嫂子打聽打聽附近這幾家。我初來乍到,對這邊也不怎麽了解,就怕不小心做錯了什麽事,犯了別人的忌諱。”

劉大嫂心裏估摸著,姜棠可能是想做別的生意,才這麽問,不然誰閑著沒事兒打聽別人家的事。

而且姜棠也不是多事的人。

餛飩生意不錯,劉大嫂知道有多賺錢,若不是她沒那個精力再支一個攤子,她肯定跟姜棠毛什麽薦自己。

只不過再擺攤子,要賣什麽呢,難道還是餛飩。

劉大嫂順了順思緒道:“我家左邊的那家姓許,家裏有十口人。他家人多,有兩個外地的侄子,還有三個閨女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