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在兩府相距不算太遠, 略走上一程就到了。

午盞撐傘到了門廊上,見張太美正掖著兩手朝園內張望,她上前喚了聲,“公爺可在家嗎?”

張太美這才轉過身來, “午盞姑娘來了?公爺不在家, 今日上朝之後就不曾回來,你找公爺有事?”

午盞道:“公爺前幾日受了傷, 我們小娘子不放心, 差我來問問, 看公爺的傷勢怎麽樣了。”

張太美道:“歇了兩日, 已經可以如常辦差了。”說罷又朝院內指了指,“姚娘子來了,就在院裏。我把小娘子送來的物件轉交了姚娘子,她剛還說呢,可惜沒能謝過小娘子。”

話才說完, 院內的姚氏不經意回了回頭, 正看見午盞。因上次去易園拜訪, 午盞就伴在明妝身旁, 因此她認得那張臉,遂快步從院內趕到門上, 笑著問:“姑娘可是易小娘子身邊的女使?”

午盞向她行了一禮,說正是, “我們小娘子承娘子的情, 不知怎麽感激娘子, 上回想來拜訪娘子, 無奈娘子不在, 只好讓門上轉達我們小娘子的心意。”

姚氏說:“小娘子太客氣了, 東西我收著了,多精妙的扇子,我很是喜歡,請姑娘替我謝謝你家小娘子。如今兩府離得近,得了閑,也請小娘子過來坐坐。”

午盞應了聲是,“可惜娘子不常在,否則倒好與娘子說說話。”

姚氏也是因得知兒子受了傷,今日才過來的。平時家主和主母管教嚴,也不讓她隨意出門。

像二郎自己建府一事,她不知受了多少陰陽怪氣的嘲諷,李度沒有旁的,只會暴跳如雷,大罵小畜生。而那唐大娘子,對她橫眼來豎眼去,立在門前只管哼笑,“果真生了個好兒子,府邸換了一個又一個,眼下打算如何,要接你過去享福麽?父親和嫡母都健在,繞開了我們單單奉養你,似乎不成規矩吧。”

姚氏挨了罵,只有生受著,不過這並不妨礙她硬要過來瞧瞧。

早前買下易園,其實她也知道不長久,總是為了幫易小娘子應付易家人,事兒解決了,園子也就歸還了。如今這沁園,她是一萬個稱心,二郎沒空張羅,她就幫著張羅,這裏栽一樹牡丹,那裏栽一樹烏桕,再在窗前種一株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提醒他該娶新婦了。

可是新婦在哪裏,至今連個影子都不得見。上回官家說合了縣主家的千金,竟被他給回絕了,官家雖沒有惱火,也不知得罪人家縣主沒有。作為生母,姚氏愁斷了腸子,俗話說知子莫若母,雖然二郎從不與她說心裏話,但她就是知道他的想法。

看看易小娘子身邊的女使,姚氏殷勤地向她打探小娘子好不好,“與儀王殿下的婚儀定在什麽時候呀?”

午盞道:“多謝娘子關心,我們小娘子一應都好,親迎定在七月初八日,到時候還請娘子賞光。”

“一定一定。”姚氏笑呵呵說,低頭算了算,“還有兩個多月……那時候二郎已經去陜州了……”

說來有些悲傷,那個呆頭呆腦的兒子,長到這麽大,喜歡的姑娘還是不懂爭取,最後眼睜睜看著人家定了親,自己嘴上不說,心裏只管煎熬。作為母親,自然心疼兒子,萬般無奈又來問午盞,“你們小娘子,可有興趣相投,還未說合人家的閨閣朋友?”

午盞不知她為什麽有此一問,遲疑道:“我們小娘子平常和家中姐妹來往較多,最好的朋友是湯小娘子,不過湯小娘子已經嫁進郡王府了……娘子問這個做什麽?”

姚氏不便直言,只是訕訕笑了笑。話又說回來,“你家小娘子的姐妹中,可有沒定親的?我聽說袁家有三位姑娘,這三位姑娘都在室嗎?”

午盞道:“是有三位姑娘,不過大姑娘今春出閣了,二姑娘和三姑娘也都說合了人家,就差請期親迎了。”

姚氏頓時失望,心道這可怎麽辦,原本想著實在不行,迎娶易小娘子的姐妹也成,結果這幾位表姐妹竟也有人家了。

實在沒辦法,萌生了退而求其次的想法,“那易家那頭呢?我想著易家老太太不著調,家中女孩子未必也都這樣吧。”

午盞一聽,笑道:“娘子快別打聽她們,那兩位小娘子像和我家小娘子前世有仇一般,只恐欺負不夠我家小娘子。先前住進易園就口無遮攔大放厥詞,後來竟和我們府裏小娘動起手來,半點沒有貴女的做派,簡直像市井裏長起來的。”可惜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種話不能說,說了會連累自家小娘子,畢竟她也是易家子孫。

姚氏愈發悵然了,連找個差不多的都不能夠……其實上京那麽多好姑娘,只要二郎願意,什麽樣的都找得著,可他自己好像全無這個念頭,當娘的就算著急也無可奈何。

午盞看她問了一圈,心裏隱約也知道她的想法了,生怕自己言多必失,忙向姚氏褔了福,“娘子要是沒有旁的吩咐,我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