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老太太忽來這一段話,讓羅氏有點摸不著頭腦,嘴裏遲遲應著,心裏還在琢磨,不知究竟是什麽用意。

反正不管怎麽樣,老太太為兒孫考慮,總有她的道理,暫且不便追問,又關注起了明妝先前的表態,笑道:“咱們明娘子還是小孩子心性,瞧她說的什麽話,世上有作為的男子,哪兒有願意入贅的!這話在家裏說就罷了,出去千萬不能對外人言,讓人知道要鬧笑話的。”

鬧笑話、鬧笑話,仿佛易家老宅中的人,個個很在乎臉面似的。

易老夫人為她還知道自己的斤兩頗感安慰,“橫豎一條,和帝王家攀親戚,咱們沒有這個底氣。我記得般般和湯家小娘子交好,湯家小娘子許了皇子,那是因為她爹在樞密使的任上,你爹爹要是還在,那樣的官職,倒是能與樞密使論一論高下。可惜他如今不在了,咱們還是斷了這個念想,人有自知之明,方是處世的良方。”說著頓下來,復又一笑,“好了,不說這個了,大節下的說教起來,你們這些孩子也不耐煩聽。”

明妝還是沒心沒肺地笑著,捧起建盞喝了一口,盞中的茶水已經有些微涼了,發苦發澀,像易家的人心。

看看時辰,已經不早了,她放下建盞道:“祖母,我該上袁宅拜年去了,去得太晚,怕外祖母等急了。”

易老夫人哦了聲,“那好,反正來日方長,有話過了今日再說不遲。前幾日你姑母來說合的那家,我聽著倒還不錯……”見明妝恍若未聞,知道她定是不稱意,暫且也不好說什麽,便站起身招呼門前候著的女使,“給小娘子手爐裏換上新炭。”一面將人送到了門前。

趙嬤嬤替明妝披上鬥篷,那領緣繁復的獅子繡球花紋襯托著一張姣好的臉,愈發白凈無瑕。明妝向易老夫人和兩位伯母褔了福,“祖母和伯母留步吧,我這就走了。”

易老夫人頷首,堆出了一點淺表的笑意,“代我向你外祖母問個好。”

明妝應了聲是,轉身朝外走去,身後的凝妝瞪著她的背影牢騷不斷,“瞧她那模樣,竟像真攀上了皇子似的,哪裏把祖母放在眼裏!”

琴妝哼笑,“依我看,就是欠管教,眼睛都長到頭頂上去了。現如今她無依無靠尚且這樣,將來果真找了個手眼通天的郎子,還拿我們這些族親當回事嗎!”

易老夫人看著兩個義憤填膺的孫女,心裏哪能不知道她們的算計,總是姐妹之間要爭高低。她們雖也開始說合親事了,畢竟礙於父親的官職都不高,沒有高門顯貴來提親,商談的也都是小門小戶。

如今冷不丁一個堂妹要與皇子扯上關系,那兩下裏的差距愈發大了,她們心裏自然不是滋味。不是滋味了就要上臉,於是滿腹不快,怨聲載道。

“她有她的命,你們也有你們的運。”易老夫人轉身返回室內,邊走邊道,“你們若是爭氣,也去找個這樣的郎子回來,不說鳳子龍孫,就算尋個開國子、開國男,只要有爵位的就成。”說著瞥了她們一眼,“有本事的都自謀出路去了,你們還在這裏上眼藥呢,但凡你們有她一半的能耐,我就燒了高香了。”

幾句話說得凝妝和琴妝拉長了臉子,再不吭聲了。

齊氏忙來打圓場,“她們哪來那樣的本事!一個有爹娘管教,不敢造次,一個是小小年紀當了家,自己說了算,能一樣麽。倘或這兩個丫頭像她似的,老太太不著急?”

易老夫人瞥了這個酸媳婦一眼,涼笑一聲,沒有說話。

一旁的羅氏琢磨了半日,還是沒能將太夫人那句話琢磨透徹,因道:“老太太先前忽然說要修屋子,倒把我說懵了,咱們後院的屋子沒被雪壓塌呀……”

所以說她是個榆木腦袋,易老夫人白了她一眼,“咱們想盡辦法要讓她騰出易園,話說了千千萬,可管用?連我預備派過去的婆子都被她回絕了,這丫頭是塊頑石,咱們自己不挖坑,還等著她主動讓出那個園子嗎?”

越說羅氏越迷惘,“老太太的意思是……”

易老夫人已經不想同她廢話了,只說:“你們到時候就明白了。今日過節,那些先放一放,興哥兒和豐哥兒呢?又上外頭去了?”

齊氏忙說沒有,“今日初一,他們去外家拜了年,已經回來了。”

易老夫人知道兒孫都在家,心裏就滿意了,往前一擡手,指了指南花房道:“走,上那兒喝茶吃果子去。”

一眾女眷應了,騰挪著步子,往南去了。

那廂明妝到了袁府上,一家人團聚在上房,進門就是其樂融融的氣氛。

袁老夫人見她進來,笑眯眯等著她行禮拜年,明妝給外祖母納福,給舅舅和舅母納福,等不及長輩們說話,先和表姐們笑鬧到了一起。

靜好一把抱住了她,大聲地調侃:“了不得啦,聽說般般如今成了香餑餑,那日在梅園露了臉,我那幾個手帕交都來給家裏兄弟打聽呢,問問般般小娘子,可曾婚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