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解惑(第3/3頁)

那人嘆道:“可惜了,若你娘仍在,你們一家便可團聚了。”

景瀾適時低下頭去,避過他的視線,猶猶豫豫道:“他既然還活著,為何不來找我?”

一面暗嘆幸好自己母親未曾感情用事,若她當年沖動之下與顧凊私奔而去,那自己豈不與洛元秋真成了姐妹?景瀾對前人之事從不指摘,此時也不免有些慶幸,落在那人眼中,是一副強笑不得的模樣:“只怕是他不知道還有你這麽個女兒在,而你娘也從未和他說過。若非她為了不讓你做先帝的玄質而特地去尋我大哥,此事便徹底無人知曉了。”

在廟中走了幾步,他道:“我二哥此人風流灑脫,好行俠仗義,卻優柔寡斷。當年他要是如我大哥一般,帶你娘一走了之,也就不必眼睜睜看她另嫁他人了。”

“如叔父所言,我與他從未見過面,情誼未見得能有多深。”景瀾稍做思量,神色郁郁道:“母親在世時也從來不提此事,想來早已絕了相認的念頭。”

那人高深莫測一笑,道:“既是父女,怎能有不相認的道理?”

他又在景瀾肩頭拍了拍,若有所思:“你去見他一面,如何?”

景瀾一驚:“我”

“到底是父女情深,這總不會錯的,此時你去見他在合適不過了。昔日我離家出走,與他之間確有些齷蹉,再見之時,他倒是沒忘了往日仇怨,連聽我解釋一句都不願。”

說罷長嘆一聲:“但你去就不一樣了,你們父女相認之後,你說的話,他是一定會聽的。”

.

風雪漫漫,洛元秋一路快馬加鞭往回趕,華晟本想一同來,但被她婉拒了。

沿街景象在雪中化為模糊的影子,洛元秋呼出一口熱氣,催馬快行,揚鞭之時又想到那位二叔。這世上因分合造就出無數悲歡故事,她只看在眼中,卻不記在心裏。二叔的面貌也如這街影一般倏忽而逝,並未在她心上留下多少痕跡。偶然想一想,就像深冬落下的最後一片葉子,感慨一番也就這麽過去了。

她向來是看前不看後,許多往事也能忘得幹凈,別說是一個二叔。唯有師妹的事她記得很牢,日思夜想,是忘也忘不掉的。

到得曲柳巷前,面攤已下了風簾抵擋風雪侵入,一口大鍋半露在外頭,咕嚕嚕翻騰著熱湯,肉香四溢,隨風飄得老遠,正是個冬日攬客的妙招。洛元秋接連看了數眼,很是意動,勉強將頭轉過去,下馬時她想,下回定要帶著景瀾多來幾次。

牽馬入巷,此處分明是貫經之地,再看時已有些許陌生。倒不是看過金殿玉堂後陋巷入不得眼了,只是身旁少了個人,莫名有些不適。洛元秋回想起那日回巷在地上撿到的丹藥,她那舊屋中也沒剩什麽值錢的東西,除了鍋碗瓢盆,就剩下床櫃裏的幾枚丹藥。

難道那人也是為了這丹藥而來的?她思來想去,又覺得絕非如此簡單。丹藥可以再煉,何必要親自來看?

洛元秋斷定這人一定是在找什麽東西,說不定也是為了那陣樞來的。推門而入,她把馬拉進小院裏,院中一切如常,連她走時放的水桶還在原來的位置。

隨意打量了幾眼,洛元秋轉頭就看見門後蹲了一個人。那人將一件素色的雪氅披在頭上,與四周雪色相近,所以她入門時才沒留意到。洛元秋微微一愣,走進俯下身戳了戳那人的頭。

那人抖了抖,從衣縫間擡頭看她。片刻之後那人猛然撲了過來,洛元秋躲得及時,她便一頭撲進了雪中。

“元秋,你可算是回來了!”

洛元秋聽聲耳熟,那人已從雪地裏爬了起來,滿身雪再度撲來。

這次洛元秋沒躲,將來人身上的雪拍了拍,她道:“文鶯,你怎麽來了?”

陳文鶯目光慌亂,低聲道:“……有個不知道是人還是鬼的東西,他在追我。”

洛元秋安慰了她幾句,扶她進屋在床邊坐下。陳文鶯也不嫌棄這屋中簡陋,像一只絨絨小雞終於找到了母雞,靠在洛元秋身邊,她驚魂甫定的講述起近日以來的遭遇。

那日與洛元秋分別之後,翌日她又到太史局去,左等右等也不見白玢與洛元秋的影子,被冬官正指去了城東與其他掣令夜巡,疲憊不堪的回了家,埋頭一頓苦睡。

半夢半醒之間,她突然聽到好像有什麽動靜,起來發現烏梅在對著鏡子齜牙低吼,定睛看去,鏡中影影綽綽,仿佛有個人影在裏頭,霧似的輕飄著。

陳文鶯這輩子天不怕地不怕,獨怕這種虛而玄、奇而詭的東西。驚懼之下

“然後呢?”洛元秋問。

陳文鶯羞愧道:“我把鏡子用被子包起來,丟到窗外去了!”

她事後回想起也覺得自己大驚小怪,而然這只是開端,那夜之後她不敢照鏡,但此事顯然不是鏡子的問題。無論是洗漱用的清水,還是明凈的漆器,只要是能反光映照之物,她都能看見那似有若無的人影,隨著時日增長,愈發的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