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約是在十五年前, 桃卿跟隨師兄師姐前來下界遊歷,在三千小世界中選了戰亂較少的幾個,第二個世界便是日長小界。

那日他們的魔舟降入一片深山之中,剛好遇見了行獵的皇帝。皇帝騎馬追逐獵物, 孤身一人深入山中腹地, 卻不料路遇猛虎, 險些葬身虎口之下, 是桃卿出手救了他。

皇帝對桃卿驚為天人,又感懷於他的救命之恩, 遂將他們一行人奉為上賓,邀請至皇宮殷勤招待。

當年的皇帝才二十幾歲,年輕英俊, 通身貴氣, 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 桃卿很喜歡他的容貌,而他的子女也個個樣貌出眾, 令他舍不得離開, 開心地留在大庭國做了國師。

因為知曉凡人不喜魔修,桃卿和幾個師兄師姐皆報上假名, 偽裝成仙修,桃卿為自己取的假名叫「芳塵道君」,不過凡人更喜歡稱呼他們為仙君,以示尊重。

桃卿被尊奉為國師,但從不插手朝政,他的職責很簡單, 無非就是幫助皇帝煉制延年益壽的丹藥, 等皇帝退朝之後, 就陪他聊天解悶,再逗逗那幾個總喜歡跑來找他玩的皇子公主,每天都閑適得很。

但好景不長,皇帝沉迷尋仙問道服食丹藥的做法很快就招致了朝臣的不滿。

煉制丹藥的藥材都是大庭國舉全國之力尋來的,靡費甚巨,百姓苦不堪言,後來又查出一樁貪汙大案,許多地方官員在收購與轉運靈藥的過程中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侵吞無數銀兩,一時之間,滿朝震動。

以左丞相為首的文武百官向皇帝上諫,懇請聖上為天下社稷著想,不要再癡迷於修仙之事,並立刻將妖道芳塵驅逐出宮。

當時皇帝堅決不同意驅逐桃卿,盛怒之下甚至險些下旨誅殺百官,但無論前朝如何動蕩,他在桃卿面前都絕口不提諫言之事,每日依舊言笑晏晏地去尋桃卿。

直至過去大半個月,年幼的七公主不慎說漏了嘴,桃卿才知道這件事,他從不知曉原來在靈氣匱乏的小世界中,尋找那些靈藥會給百姓帶來這麽大的負擔。

更遑論他們還要供奉自己這個金丹修士,消耗的財力物力只會更多,百姓承受不住的。

桃卿知道自己不能繼續待下去了,又擔心自己面對皇帝和皇子公主們的挽留會心軟,便留了一封簡短的書信,於當夜悄悄離開了皇宮。

除了書信外,他還在房中堆放了幾千塊上好的靈石,可以用於修補被損耗過度的靈氣。

現在看來,大庭應該就是用他留下的靈石作為本錢,才能將道法慢慢發展起來,建立起傳送陣和修士聚集地。

一時間桃卿感慨萬千,其實他並未把自己留下的靈石放在心上,也不認為自己是對大庭施恩,反而覺得皇帝可能會對他當年的不辭而別心存怨懟,卻沒想到皇帝一直記著他的好,期盼他有朝一日能夠回歸大庭。

雖然長伴君王左右是不可能了,不過他可以在私下裏和皇帝敘舊一番……當然要瞞著之渙。

桃卿偷偷看了裴之渙一眼,發現他的眉眼間竟浮現出一絲懷念之色,頷首回應李康對芳塵仙君的贊譽:“國師的確是光風霽月、玉潔松貞之人,對凡人亦心存仁善,卻不知他如今身在何處界域。”

就在你眼前呢……

桃卿眨眨眼睛,心裏既意外又高興,明明他當年唯一沒有見過的皇子就是之渙,沒想到之渙對他的印象竟然還不錯?真是出乎意料。

他暗暗驚奇於裴之渙對國師友善的態度,李康也很納罕地問:“這位前輩喚仙君為「國師」,可是出身大庭?”

“不錯。”

裴之渙輕輕頷首,李康高興地說:“原來如此,那正好,請兩位前輩隨我來,在大庭的司天署登記名冊,朝廷會為兩位發放證明的名牌。”

“憑此名牌,兩位可到訪大庭的任意一座州府,無須更換路引,若是大庭本土修士,還可以額外領到十枚靈石貼補花銷。”

竟然還設置了管理修士的司天署?

桃卿暗暗驚嘆,他在陵遊界都不曾見過這樣的衙署,更不用說還給修士發靈石,可見大庭在這方面的設置當真十分完備了。

兩人跟隨李康走出修士聚集地,李康騎馬在前引路,裴之渙和桃卿則是共乘一輛馬車,沿著寬闊平整的官道前行。

出了修士聚集地,亮如白晝的法術消失,道路兩旁漸漸浸染上了夜色。

馬車的車棚兩側各自懸掛著一盞小燈,灑下溫暖的火光,隱約可以看到道路兩旁是豐沃的農田,擡頭則是璀璨絢麗的銀河。

空氣中散發著莊稼獨有的清香氣息,桃卿覺得這股味道十分好聞,便從禦獸袋中取出幼兔,放它出來活動活動筋骨。

雖然是神力捏造的小兔子,但說不定也會喜歡草木的香氣……

如此想著,桃卿卻很快發現幼兔對窗外的景色毫無興趣,反倒盯著他的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