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周新業八年,邊陲小鎮涼川的一間客棧內,說書人口沫橫飛,講著半年前的舊事。

“義軍殺入城來,宮人四散逃命,幽帝獨自坐於龍椅,正暗自神傷,忽然有一美人盛妝而來,不由驚呆,徐貴妃竟然沒走!”

“卻見徐貴妃行至近前,牽住他的衣袖,哀聲問:‘陛下不要臣妾了嗎?’幽帝又是酸楚,又是愛憐,回道:‘朕怎會不要愛妃?只是亡國在即,朕不想連累於你。愛妃且回去吧,那昭國公號稱仁義之師,必不會傷害於你……’”

“徐貴妃卻道:‘陛下莫要再說,昔日臣妾曾立誓與陛下同生共死,如今臣妾便是來兌現承諾的。”

“……二人共赴熒台,在這座為貴妃所建的高台上,如往日一般飲酒作樂,身影逐漸被大火吞沒……”

說書人將亡國帝妃的故事講得哀切動人,有客人聽罷,感嘆道:“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真是可憐可嘆!”

此言立刻遭到反對:“有什麽可憐的,這妖妃自焚而死便宜她了!若非她魅惑君上,大周何至於亡國?”

前頭那位客人辯道:“話不是這麽說。治國之策,出自皇帝與臣工之手,與後宮婦人何幹?”

此人卻憤憤不平:“你別忘了,她不止亡過一個。徐氏初嫁東江王,若非她與其妹挑撥離間,東江王也不會與朝廷生隙,以至於李氏滅族!其妹更是狠辣,因意外毀了容貌,遷怒東江王,殺了人還不夠,竟還拖出來鞭屍。此等毒婦,不死天理難容!”

這段過往,沒多少人知道內情,眾人不禁好奇心大起。

“徐氏初為東江王側妃,這事我知道,不過東江王之死,竟與她們姐妹有關?”

“徐氏之妹,便是那位明珠郡主吧?甚少聽說她的事,原來竟是這般狠毒的女子?”

眾人這般反應,此人大為振奮,當即繪聲繪色,說起徐氏姐妹在東江的行徑。

什麽設計陷害正妃,毒殺王府子嗣,饞言挑撥屬臣,眼見事敗,轉頭出賣東江王等等。李氏滅族之日,徐氏進宮為妃,還為其妹討得郡主封號,姐妹倆踏著累累屍骨,風光無限,簡直人神共憤。

滔滔不絕之際,忽聽座中傳出一聲輕笑,似有嘲弄之意。

此人說得興起,當即不悅:“誰在笑?”

大家將目光投到角落,那桌主位上的男子鬥笠壓得很低,遮去大半張臉,只看到嘴角上揚,似乎就是他笑的。

眾目睽睽之下,男子連頭都沒擡,自顧自飲酒。他身旁一名文士含笑回道:“沒什麽,我家公子想笑就笑了。”

這話拆台的意味太濃,此人瞪過去:“在下說的好好的,貴家公子忽然出聲,莫非覺得哪裏說錯了?”大有說不上來就道歉的意思。

他不依不饒,文士轉頭看了眼,見自家公子沒有阻止,就站起來拱了拱手,準備真正拆一回台。

“閣下說的很精彩,只是鄙人昔日恰巧到過東江,所知似有出入。”

“哦?哪裏有出入?”

文士展開折扇,說道:“其一,徐貴妃之父乃是已故南源刺史徐煥,他膝下只有二女,曾有意留長女招婿繼承家業,連人選都定好了。這好端端的,徐氏如何就成了東江王的側妃?”

聽眾裏,有人忍不住:“到底為何?”

文士笑了笑:“因為,徐氏姐妹早有美名,那東江王李達覬覦已久,趁著徐煥亡故之際,強討了去。納了姐姐,還意圖染指妹妹,逼得其妹自毀容貌,才得以存身。”

不等眾人吃驚完,他馬上接下去:“其二,李氏滅族,則是因為東江王有了不臣之心。諸位別忘了,原來的東江王世子另有其人,這位東江王乃是謀害了兄長承的爵。他狼子野心,早就叫幽帝猜忌了。大軍征伐之事,豈是後宅能左右的?莫要把戲文當真。這位先生,你說是不是?”

被他點到,說書人呵呵笑了笑,不好意思地道:“帝妃自焚是真,但故事是小可編的,諸位客官聽了歡喜,我也好討個賞錢。”

眾人哄了一聲,說笑起來。

“原來是假的,我說呢,怎的連他們說什麽話都知道,像躲在床底下似的。”

“可不是?我尋思著先生也沒離開過涼川啊!”

說了幾句,話題又拐回來。

“照這麽說,徐貴妃也是可憐,失了父親庇護,先被東江王強占,又叫幽帝奪了去。”

“東江王逼得姑娘家自毀容貌,怪不得要鞭他的屍!”

“姐妹倆無依無靠,偏又有著絕世美貌,定然吃了不少苦……”

那人眼見被搶了風頭,叫道:“你們別聽他胡說,他只是到過東江,我可是東江人,怎麽可能沒他清楚?”

這話拉回了眾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