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麥琪的禮物(1)

制衣廠的設計師也和別處不同,普遍年齡要大一些,董玉秀跟他們坐在一處都算是年輕人,他們是董玉秀費盡心思挖來的能工巧匠,是這個時代第一批從伏案裁衣的裁縫轉變為設計師的人。

董玉秀非常尊重這些老師傅,把他們請來,特意把棉服給他們看了下。

其中一位老師傅看過之後,又問董玉秀要了一些羽絨棉的原材料,仔細看過,又放在手裏搓了幾下,沾水對比,點頭道:“確實很像羽絨,就是看起來沒有羽絨服那樣足夠保暖,初冬或者開春穿還行,真正天冷的時候怕是不夠防風禦寒。”

一旁的人道:“董廠長剛才說原材料便宜,依我說,不夠禦寒就多填充一些,多了肯定保暖。”

“哎喲,這就已經夠胖的了,再填充進去,豈不是跟個胖乎乎的面包一樣……前陣子那些小年輕還喊羽絨服叫‘面包服’,我瞧著它才像呢!”

……

一眾人各抒己見,商議之後,也提出了相對可靠的解決方案。

在羽絨棉裏填充部分真正的羽絨,混合材料,按羽絨填充的比例定了三個價格,最便宜的是純羽絨棉的棉服,其次兩款,羽絨比例各有不同,價格也逐漸提高,拉開了三個档次。

董玉秀道:“這個方案好,除了從填充上來做文章,我覺得還可以改進外衣布料,像是之前我們加工的那批沖鋒衣一樣,它本身就是防水帆布布料,完全可以填充一層羽絨棉進去,做成防寒服。”

一位老師傅聽她說完連聲道:“對呀!這個主意好,防寒服這個名字也好聽,而且工序我們太熟悉了,就是多個夾棉層的事兒!”

另一位也點頭道:“對,做成可拆卸的,到時候把夾棉層拆下來,換洗衣服也方便,就跟早年間穿在棉襖外面的罩衫一樣。”

他這麽一說,會議室裏都笑起來。

大多數人對十幾年前的事還記得清楚,即便是金穗,在小時候也穿過那種棉襖套一層罩衫的穿法,聽了只覺得親切。

董玉秀笑道:“這個想法很好,不管將來我們生產什麽樣的衣服,都要‘以人為本’,大家穿著舒適、方便才是第一位。”她示意一旁的金穗把這些建議都記錄下來,又繼續主持會議。

董玉秀把棉服和防寒服分別交給三個車間來制作,分別派了幾位老師傅過去盯著,對這事十分重視。

東昌制衣廠現在的生產車間共有5個,除了牛仔褲和其他一系列牛仔面料衣物的制作占了最大的一個生產車間,其余的幾個車間也是非常忙碌,工人們常年都在生產線上,最忙的時候還需要三班倒。

東昌制衣廠名聲在外,除了她們廠裏自己生產的衣服,還有一些廠家慕名而來,委托她們代為加工生產。

董玉秀因為今年要生產自己的羽絨棉服系列,推掉了幾家的訂單。

金穗有些心疼,看著那些訂單不舍:“玉秀姐,不然再開一個新車間,培訓也用不了多久,這些訂單就這樣推出去不做,實在可惜。”

董玉秀道:“貪多嚼不爛,今年嘗試的棉服已經很大膽了,只希望能夠在一兩年內打響牌子,慢慢推廣出去吧。”

她心裏也有自己的顧慮。

董玉秀敏銳覺察到市場風向的變動,以往一件衣服可以賣一季,但現在流行的周期在變短,即便是牛仔褲也有了更多種款式的選擇才能滿足市場。像以前那樣,只要生產就能賣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聽說臨時的制衣廠囤積了大批羊絨衫無法售賣出去,已經出現了產大於銷的現象。

董玉秀模糊感覺到,她應該在品牌上多下一些功夫。

只有牌子夠響,產品才能推廣出去。

棉服制作的途中,董玉秀去找了金穗,讓她找了廣告公司打算制作一支廣告投放在電視台。

*

董玉秀在忙碌的時候,白子慕的小生意也開始進行第一批售賣。

杜明和李成默兄弟在第二天準時交回了成品發圈,林場居住的人少,李家兄弟自己通宵制作完工,杜明要聰明的多,他從小在家屬大院長大,嘴也甜,求了周圍住著的幾個嬸娘幫忙,給了5分錢的利潤,也在規定時間內交上了發圈。

白子慕問了他們之後,按他們的需求又分了材料給他們。

林場兄弟兩個這次要了一千份材料,杜明一個人要了他們的兩倍,足足兩千份的材料。

杜明道:“子慕,如果我弄得快,晚上可以再來拿嗎?”

白子慕點點頭,道:“可以,不過要保證質量,你記得抽查一下。”

杜明咧嘴笑道:“你放心,我都看著了,保證不會出錯!”

幾個人拿了材料走了,剩下那些比較麻煩需要鑲嵌的發飾也被陸平帶回工作室去,盡管白子慕只是想要玻璃膠簡單粘一下,但陸平生怕自己出力少,小孩不幫自己勸師父回平江去,抱著那堆材料騎車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