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七章 追平記錄

韓國時間下午兩點一刻左右,羅曦河剛剛在棋盤上落下一手棋,這是全局的第128手,從表面上看,因為剛才是李襄屏剛剛提劫,因此這也很像是他剛找的一枚劫材。

不過這一手棋出乎李襄屏的預料,甚至可以說,完全在他之前的算路之外,因此李襄屏的手停了下來,他開始對這手棋展開評估。

李襄屏這個時候的停頓當然是再正常不過。

且不說這手棋出乎意料,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停頓,更何況今天的對手可是小豬同學,這是“羅曦河找的劫材”,這就足以引起李襄屏高度重視。

李襄屏為何要如此謹慎?先說一個挺有意思的題外話:

圍棋中的“劫爭”,其實是由劫的本身以及劫材兩部分組成,那麽在這兩部分當中,哪部分更更重要呢?

有很多棋友可能會認為劫的本身更重要,然而非常遺憾,這只是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而已,業余高手肯定不會這樣想,職業棋手就更不會這樣想,在絕大多數職業棋手眼中,肯定都會認為是劫材更重要。

真實情況也確實就是如此,其實在圍棋形形色色的劫爭當中,只有兩類劫爭,是劫的本身比劫材更重要,一種是所謂的“天下大劫”,這類劫爭由於劫本身的價值實在太多,那麽在打這種劫的時候,基本就不用考慮劫材的情況了,你只有算到是自己先手提劫,對手找任何劫材都可以置之不理。

而與“天下劫”對應的,那就是那種價值最小的“單片劫”,由於這種劫價值最小,那麽在打這種劫的時候,其實同樣不用去考慮劫材問題——

反正無論對手找任何劫材,你都不用想事跟著應就是。

除了這兩種最極端的情況,圍棋中其他常規劫爭,肯定都要考慮劫材問題。棋手在比賽中遇到劫爭的時候,不僅要盤點雙方劫材的多少,更要算清每個劫材的價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厘清劫材的真偽,判斷對手找的到底是真劫材還是假劫材。

如果能理解“劫材比劫的本身重要”,應該就能理解李襄屏此刻的謹慎了。要知道想辨別一枚劫材的真偽,真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盤比賽出現一個劫爭,這個劫的本身價值在15目左右,假如某一方下了一步價值20目左右的棋當成劫材,這個沒啥好說,以李襄屏或者羅曦河的水平,兩人一秒就能清楚這肯定是真劫材,這樣的劫材必應。

同理,假如某一方只找了一步價值5目的棋,那這肯定就是傳說中的“瞎劫”了,另一方肯定會高高興興消劫,把這10目棋的便宜拿到手再說。

可如果某一方下了一步價值14目或者價值16目的棋呢?

毫無疑問,假如遇到這種情況,再強的高手也必須仔細斟酌一番。

要知道這裏說的“劫材大小”,這並不是指一手棋的價值,通常都是指兩手棋的價值,也就說假如你認為這是枚假劫材,你決定消劫,那麽對手接下來那手棋的價值,那手棋的嚴厲性,你必須考慮進去——

圍棋中的劫爭之所以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難在這種地方。

所有的打劫高手之所以稱為高手,也就是因為他們最善於在這種地方做足文章。

很明顯,羅曦河同學當然是打劫高手,因此李襄屏在今天這樣的比賽中,突然看到一步出乎自己意料的棋,他當然需要認真計算一番。

5分鐘之後,當李襄屏初步弄懂這手棋的意圖,他表面上當然是不動聲色,心裏卻暗自點頭,心說果然是神豬同學,這家夥打劫果然是有一套,其他不說,這個劫材找得極其刁鉆,竟讓自己陷入左右為難——

李襄屏的5分鐘當然也不是白花,其實在這段時間裏他已經算清到:如果只從目數的角度看待問題,對手的白128其實算一個假劫材,因為就算自己在這個時候消劫,對手也並不能把自己怎麽樣。

目前的這個劫爭,李襄屏很早就算清它的價值,大概在後手18目左右,也就說如果自己下一手消劫,可以把這18目穩穩收入囊中,李襄屏同樣算過,就算讓對手再下一手棋,他兩手棋加起來也最多得到14目。

換種說法說,這個劫爭如果是以這種方式結束,那麽只從目數的角度,李襄屏的黑棋大概能便宜4目左右。

然而非常遺憾,圍棋中很多棋的價值並不能只用“目數”這一個指標來衡量,最最起碼,“厚薄”就是一個和“目數”同等重要的衡量指標。

現在讓李襄屏感到左右為難的,恰恰就是“棋的厚薄”——

本來在白128之前,李襄屏是判斷自己的黑棋更厚的,自己的棋不僅更厚,自己的目數也稍微領先。

自己不僅“空多棋又厚”,並且在看到白128之前,李襄屏還判斷自己的劫材還更多,這個劫應該是對手打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