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一手棋勾起的一段回憶

韓國時間上午10點零3分,當李襄屏心血來潮落下那個“無憂角”,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麽回事,他突然產生了那麽一點點恍惚。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棋形,對,就是目前大家在大棋盤上看到的棋形,這個棋形啊,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大家都叫它‘無憂角’……請大家記住這個棋形吧,並且記住以後,老師還建議同學們在自己下棋時候,也可以嘗試多下下這樣的棋……老師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圍棋圍棋,這其實就是一種比地盤的遊戲,而無憂角就用區區兩手棋,就直截了當並且簡單明了的在叫步獲取10目左右的實空,不僅如此,這個空還非常的紮實,非常的安全,安全到‘無憂’的地步,所以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多下下……”

沒錯了,以上這段話,那就是李襄屏產生一點恍惚的原因。

這樣一段話,那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李襄屏都忘記自己那時候有沒有滿7周歲,他聽自己第一位正式圍棋老師說的。

而李襄屏之所以對這話如此印象深刻,那還真不是因為那位圍棋老師是位美女(他的第一位正式圍棋老師那還真是位美女,那是一位棋力在業2到業3水平的女教師),也不是因為這位老師說得多麽有道理。

實在是因為:以上這段話,這可能是李襄屏第一次聽到關於對圍棋棋理的闡述。(還要說明一點的是,李襄屏聽到這話的時候,他關於圍棋的啟蒙其實是已經結束了的,而他的啟蒙老師當然不是別人,而是他家老頭子,也就說他聽到以上這段話的時候,他已經了解圍棋的規則了,知道怎麽判別勝負了,並且他那時也學會了“扭羊頭”,知道“征吃”和“伽吃”的區別,並且還掌握了“刀把五”,“梅花六”等等基礎死活)

可能正是因為對這話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吧,李襄屏記得在自己小的時候,那是非常喜歡“無憂角”這個下法,在他達到業余高段水平準備正式沖擊職業之前,那是幾乎有機會就想下。

後來李襄屏自己回憶,自己小時候之所以那麽喜歡“無憂角”,第一就是和這位老師的這句話有關,第二呢,那可能也和他的身世有關,因為他剛接觸圍棋的時候,恰逢他生母剛剛病逝,生父常年不在家——

那個時候的他,也許還並不完全理解“無憂”的含義,但他應該是渴望一種“無憂”的狀態。

李襄屏現在覺得,可能這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導致自己小時候對“無憂角”的下法非常癡迷,這種癡迷甚至延續到他準備沖擊職業段位早期——

到了那個時候,整個世界棋壇其實已經進入大貼目時代了,中國已經是貼三又四分之三子,日韓已經是貼6目半,而到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有棋手開始質疑“無憂角”的效率問題(例如吳清源先生和他的師弟老曹等人),但當時世界棋壇最頂尖的大李馬小等人,那好像依然還是“無憂角”的擁躉,他們在比賽中對“無憂角”樂此不疲。

李襄屏記得在自己第一年沖擊職業段位的時候,他還專門為此事詢問自己的老師(這個時候的老師,那當然就不是之前那個美女老師了,而是國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職業)。

老師是這樣告訴李襄屏的:“襄屏,如果只從圍空效率來說,那麽‘無憂角’兩手棋10目左右,這在大貼目制度下確實是偏低,但是你不要忘了,我們下棋時候不能只看目數,就像襄屏你自己在下棋中判斷形勢的時候,你除了要點目之外,你還會注意什麽呢?”

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那個時候的李襄屏了,他很快回答老師道:

“還要看棋的厚薄。”

老師笑道:“這就對了,日本的趙治勛先生曾說,什麽是圍棋的厚薄呢?其實就是越安全的棋可以認為越厚,最厚的就是已經徹底兩眼做活了的棋,那你現在站在厚薄的角度看待問題,是不是可不可以認為‘無憂角’這種下法,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厚實的下法呢?我想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吧,這才導致大李馬小等人依然喜歡這個下法。”

必須承認,哪怕是到了現在,李襄屏依然認為老師這話很有道理,這裏面蘊含的哲學和棋理,甚至不會因為圍棋AI的出現而有所改變。

只可惜等李襄屏慢慢長大,隨著他最後定段失敗,他卻漸漸遺忘了老師這句話,尤其等他穿越之前見識過圍棋AI,見識過狗狗們極端追求高效率的下法,竟讓他在穿越之後,在正式比賽中就從沒下過自己小時候曾經癡迷的“無憂角”。

現在說是“心血來潮”也好,說是“鬼使神差”也好,他竟然在如此重要一場比賽中重拾“無憂角”,那他現在稍稍走神,陷入某種回憶甚至感慨當中,這當然也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