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開掛的人生也需要解釋

下午5點差一點點,坐在對局室內的李襄屏,他突然感覺到有點懵。

必須提別注明一句的是;這裏說的“懵懂”並沒有其他歧義,不是說他這個時候突然發病了,突發頭疼腦熱感覺有點頭暈之類的,而是那種真真正正的突然進入發懵狀態。

那麽職業棋手在比賽中,尤其是在如此重要的比賽中,他突然進入發懵狀態其實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位職業棋手突然出現失誤了,並且是那種等他下出手之後,他自己馬上就能意識到的那種失誤,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可能發懵。

很明顯,在今天這盤棋當中,當比賽進行到現在這個時刻,李襄屏就出現這種情況了:

他剛剛落下一手棋,這是全局的第178手,然而等到對手很快落下全局第179手之後,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出現失誤。

於是在下一刻,他立馬感覺有點懵。

李襄屏出現失誤當然並不奇怪,先不說他僅僅是個正常人類棋手,而“人類棋手犯錯幾乎肯定無法避免”,這應該算是一條“普遍真理”了。

光憑今天這盤棋的情況,李襄屏犯錯的概率其實就很高——

在上輩子的時候,李襄屏曾經看過一個比較另類的研究:職業棋手在什麽情況下是最容易出現失誤的呢?

嗯,在上輩子的時候,李襄屏當然對這個研究過程沒有任何興趣,他只對研究結論有所興趣,因此到現在這個時候,他也就記住這個比較另類研究的研究結論了。

這個研究指出,職業棋手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出現失誤:

第一,當這位職業棋手剛進行過形勢判斷,他認為自己的形勢已經占優,假如這位職業棋手自己非常看重這個判斷,他認為這個判斷已經和最後的勝負直接有關,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這位職業棋手很可能就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進而誘發失誤。

第二種情況:當這位職業棋手需要進行思維轉換的時候,比如前一分鐘還在思考如何搏殺,滿腦子死活殺氣之類,然而等到下一分鐘,他就需要開始考慮如何收束,如何定型,需要計算各種官子的大小。那麽在這種情況下,職業棋手同樣很容易出現失誤。

今天很不幸,貌似這兩種情況,那好像全被李襄屏占了呀。

他在下那手棋之前,他剛剛進行過一次形勢判斷,他認為到那時,也就是棋局下到170多手時,自己已經取得明顯優勢了……不,李襄屏當時的真實想法:他是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這個“壓倒性優勢”有多大?李襄屏自己點過目後,他點出自己的白棋有80目弱,而黑棋最多最多也只有76到77目,自己的盤面都已經反先,並且還多出這麽多,再多2目那自己都可以倒貼了。

如此大的優勢,那當然可以認為是“壓倒性的優勢”,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李襄屏認為自己已經“勝定”,他進而產生一點情緒上的波動,這當然也算非常正常。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其實也恰恰是李襄屏需要進行思維轉換的時候——

因為當李世石吃住中腹那條大龍之後,這盤棋從全局20多手就延綿開的激烈中盤戰其實就已經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進程,那其實是進入正常收束和官子階段,李襄屏應該去考慮如何定型,如何安全運轉。

這當然是個很明顯的思維轉換過程。

只可惜在當時,李襄屏並沒做好這個思維轉換,他竟然傻不拉幾去點什麽目,去進行什麽形勢判斷。

於是就這樣,李襄屏在第一時間出現失誤了。而等到他意識到自己出現失誤後,他開始在對局室裏發懵。

而就在李襄屏發懵的同時,研究室眾人當然也在研究他這步失誤了,或者說評估他這步失誤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張大記者緊張的盯著馬曉飛:“馬小,怎麽樣?你算過之後怎麽樣啊……”

不能怪張大記者如此緊張,因為李襄屏的那步失誤非常明顯呀,明顯到連張大記者都能看出損失很大。

根據張大記者自己的判斷:棋盤上多出178手和179手交換,白棋至少白白虧損5目以上甚至還要更多。

這幾乎就相當於一手棋虧出去一個貼目呀,如此大的虧損,那張大記者當然緊張。

而在重新審視棋局的馬組長同樣緊張,不過在重新清點一遍目數之後,他的表現稍微松緩一點:

“還好還好,襄屏這手棋雖然莫名其妙吧,幸好他之前的本錢夠足……”

張大記者直接打斷他道:“你現在點過認為襄屏還領先多少吧?”

“嗯……白棋現在還是80目弱,不過黑棋這裏一下漲這麽多,黑棋也過80目了……81目?81目還是82目……”

聽到馬曉飛報出具體數字,張大記者同樣表情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