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 圍棋界的4條“A”

“我把黃龍士排在第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恐怖的統治力,因為他的棋真正做到了超越同時代。”

李襄屏簡單說了這樣一句後,他又閉嘴了,張大記者等了一會,見李襄屏居然沒有了下文,於是他開口詢問:

“嗯,統治力?超越同時代?就這麽簡單?就這個理由你就把黃龍士排第二?”

李襄屏一笑:“這個理由還簡單嗎?張記者我想請問您,圍棋誕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遠古時代咱們不去說它,就說最近幾百年間吧,這幾百年應該算是名家高手輩出吧?然而在那麽多高手中,又有幾個真正做到了‘超越了同時代’呢?”

張大記者來興趣了:“那行,咱們來數數。”

張大記者興致勃勃和李襄屏數起了這樣的人物,而真要認真數的話,就會發現這樣的人物還真不多。

吳清源先生當年在20年左右時間,用10個十番棋將與他同時代所有高手降到“先相先”,展現出相當恐怖的統治力,可以認為他的實力明顯高出同時代其他人一截,這當然算是“超越同時代”了。

而除了他之外,勉強能和他比肩的只有區區幾個人而已。在這其中,和吳先生成就最接近的應該只有兩位,其中一位是中古棋棋聖黃龍士,而另外一位,則應該是日本古棋聖道策。

吳先生的事跡沒什麽好說,還是來說說這兩位,先說中古棋棋聖黃月天。

黃龍士生於順治年代,而大家都知道,從清初至乾隆中期,正是中古棋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期間名手輩出,各領風騷。在眾多名家高手中,黃龍士無疑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

從康熙三年起,當時只有13歲的黃龍士就開始在江湖上闖蕩,經過二上京城棋壇烽火的磨礪,黃龍士棋藝日臻上乘。十六七歲時弈遍京師,所向披靡,戰績輝煌,被譽為“常勝將軍”。

18歲時在京與馳騁棋壇50余年、久負盛名的領銜國手盛大有對弈,七戰七捷,大獲全勝。戰勝盛大有,標志著黃龍士登上了清初棋藝的巔峰,奠定了黃龍士“棋聖”的地位。

到了他的巔峰期,他根本就是所向披靡,毫無對手。當時所謂的“黃龍周虎”,黃就是指黃龍士,周是清代另一位國手周東侯,說起來好笑,大家之所以將兩人並列,還真不是因為兩人實力勢均力敵,只是因為在當時的棋壇,除了周東侯之外沒人敢上前挑戰黃龍士而已。

不僅如此,黃龍士之所以“稱聖”,更重要還在於他對圍棋的貢獻,黃龍士對局實踐對圍棋發展的最大貢獻,在於他轉變了圍棋的風格。在他之前,棋風局面狹窄凝重。黃龍士使棋風大變,在其之後,局面開闊,輕靈多變,思路深遠。還是套用武宮正樹先生的話:“中古棋棋手下的棋,其實都是托的黃月天的福,即便後來範施二人,李襄屏認為也沒有脫離黃的框架”。

要評價黃龍士的棋,那可能是黃龍士之後的下一代霸主,曾被他讓3子的徐星友的總結以及評價最為傳神:

“寄纖農於滔泊之中,寓神俊於形骸之外,所謂形人而我無形,庶幾空諸所有,故能無所不有也。”

“一氣清通,生枝生葉,不事別求,其枯滯無聊境界,使敵不得不受。脫然高蹈,不染一塵,臻上乘靈妙之境。”

嘖嘖,看到徐星友評價,李襄屏只能說,現代棋手下棋也許都比徐星友厲害,但比文字造詣的話,大夥在他面前可能都算文盲。而被徐星友這樣評價的黃龍士,說他“超越同時代”毫無爭議,李襄屏認為圍棋界的“小王”名至實歸。

有趣的是,在李襄屏心目中,唯一能和黃龍士競爭“小王”地位的,卻是一位和他差不多同時代的棋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黃龍士稱霸中國棋壇的時候,日本棋壇同樣誕生了一位不世出的天才,那就是他們的四世本因坊,被稱為“玄妙道策”的道策棋聖。

在當時的日本棋壇,道策的統治力同樣非常恐怖,他的棋藝在當時的日本明顯鶴立雞群,同時代日本一流高手至少要被讓先或讓二子以上。

道策當年下了一盤棋,讓當時一位“上手”(其實就是職業七段)2子只輸了1目,那位七段後來成為“準名人”,也就是當時的職業八段,按照當地差五段讓2子的做法,因此日本人稱道策的棋力有十三段之高。

說句題外話,這其實也是“十三段”說法的最初來由。也正是因為日本人這樣說,因此當年日本人請吳清源先生評價黃龍士前輩的時候,吳先生也套用了這種說法,他說黃龍士的殺力同樣具備十三段水平。

和黃龍士一樣,道策不僅僅實力高強,同樣真正做到了“超越同時代”,道策之所以被尊為棋聖,同樣在於他對圍棋理論的貢獻,例如大名鼎鼎的“手割”分析法,這就是由道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