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千世(第5/5頁)

她想來猜到什麽了,姬少虞多半也是,要不然,為什麽非要當著眾人的面說這些話?

黎寒光無法理解姬少虞的心態,但不妨礙他覺得姬少虞惡心。黎寒光目光中帶上冷意,劍鋒一般投向姬少虞:“玄太子,一場戰爭的起源絕非一言兩語可以概括,你總是把一切推給女子做什麽?既然你這麽好奇,那我可以告訴你,她是帝俊的第九女,在大戰中被羿射死,我們大家都明明白白看到了。先不說她為何放臨淵山主出來,只說她已身死,一切因果一筆勾銷。你咬著一個小女孩不放,是不是對魔柱有想法,所以才故意在封印的要緊關頭,拿這些事來影響眾人心智?”

黎寒光直指姬少虞貪圖魔柱,姬少虞的臉色也變了。眾人感受到空氣中一觸即發的殺意,都噤若寒蟬。姜榆罔再一次出來當和事佬:“好了,封印魔柱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事等出去再談。接下來全力激活法印,誰再說話,我就當他被魔柱蠱惑了。”

有姜榆罔圓場,大家各退一步,接下來全程都死寂無聲,落針可聞。姬少虞臉色非常難看,他明明是為了大局,黎寒光卻如此落他顏面,真是不識好歹!

但黎寒光有一句話沒說錯,他確實有圖於魔柱。可惜周圍人太多,他也沒有帝俊後人的血,帶走魔柱一事只能從長計議。

不過,姬少虞從常羲那裏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常羲畢竟是帝俊的身邊人,知道很多帝俊的習慣。姬少虞按照常羲的提示,在地上留了個小小的傳送陣。這樣等下次再來時,他就不用從頭闖關了。

大家都關注著面前的法印,沒人留意到地上亮起一個微弱的傳送陣,轉瞬即逝。姬少虞收回視線,心中落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只要他找到帝俊後人的血,就可以稱霸天下,三界獨尊了!

法印加固完畢,眾人都來不及調息,趕緊使出看家本領往底樓跑。結界只剩下一個小洞了,險險在小洞消失前,所有人都飛了出來。

黃帝來回踱步,早已焦灼不堪,幸好他們在最後關頭出來了。黃帝大喜,他看到眾人一副精疲力盡的模樣,也沒著急在這裏詢問細節,淡淡道:“你們辛苦了。天宮已備好傷藥,先回去調息吧。”

其他三宮也派來了接應的人,眾人相互抱拳道別,實在連客套的力氣都沒有了。羲九歌被白帝宮人接走,姜榆罔也登上南天界的飛車,黎寒光眼睜睜看著羲九歌離開,兩人連句話都來不及說,而他卻要和姬少虞一起回中央天宮。

黎寒光連表面功夫都懶得做,真是晦氣。

回中天庭後,黎寒光待遇大漲,經此一役所有神仙都知道黎寒光今非昔比,以後將大有作為,一時間來他宮殿獻殷勤的人層出不窮。黎寒光卻疏離冷淡,閉門謝客,完全沒有應付他們的心思。

這其實是很不理智的事情,黎寒光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的。但他做不到,因為他心亂了。

他有強烈的預感,羲九歌和小九是同一人的事遲早會暴露。他需要力量,勢力,甚至軍隊。

這三樣缺哪一樣都不行。實力不夠強大,天界沒人會聽他的話;而空有武力也不行,天界幅員遼闊,他必須借助人手幫他實現戰術;軍隊就不用說了,擁有一支戰鬥力強悍、只效忠於自己的軍隊,是古往今來所有皇帝的目標。

前兩樣沒法一蹴而就,當前最要緊的,還是軍隊。

黎寒光自然而然想到了魔界。

凡事有利有弊,他因為魔族血統沒少在天界受罪,然而,這亦是他天然的底牌。

沒有人願意在不見天日的地方困囿終生。黎寒光想,或許是時候去見見他的舅舅、母親了。

作者有話說:

天道歷劫三千世的說法取自唐宋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老子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