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少將軍

大軍出征,建康內外都在談論這件事。謝府裏,謝玖兮靠在窗邊曬太陽,懶洋洋聽謝韞珠嚷嚷打仗的事:“沈將軍帶著十萬大軍出發了,算上駐守淮陰的軍隊,足足有十五萬!這麽多人,肯定能將那些北蠻子打回老家,奪回陳郡。”

謝家祖籍陳郡,姓謝的人這麽多,但唯有陳郡謝氏才是清貴名流。如今徐州投敵,陳郡名義上成了北魏的領土,這對謝家來說無異於被刨了祖墳。

因此謝家上下對這次戰役十分關注,謝韞珠的未婚夫是將門,所以她對行軍打仗之類的事非常熱衷,在姐妹面前說得頭頭是道。

謝韞玉對那些軍中官職並不感興趣,她更關心這場戰爭對世家格局的影響。謝韞玉問:“聽說這次蕭家的兩位郎君都上戰場了?”

這個謝韞珠知道,她立即接道:“對啊,蕭子峰被封為中兵參軍,跟著蕭將軍去淮陰支援,蕭子鐸封了個龍驤將軍,率領兩千五百人去青州。”

謝韞玉皺眉:“蕭子鋒才是嫡長子,蕭子鐸的官職怎麽比蕭子鋒還大?”

中兵參軍是僚屬,主要用於出謀獻策,並沒有實際權力。而龍驤將軍雖然是一堆將軍名號中不起眼的一個,但好歹有兵指揮。

謝韞珠撓撓臉,這顯然在她的認知之外了,她攤手道:“不知道,可能是他運氣好吧。”

她們兩人說得投入,完全沒注意到旁邊謝玖兮的臉色。當夜蕭子鐸來向她辭行時,謝玖兮什麽都沒說,支持他所有的雄心壯志。但是,謝玖兮怎麽可能不擔心呢?

尤其是當謝玖兮聽到沈攸之和蕭道共帶十五萬大軍去攻打淮北,而去青州的竟然只有兩千五百人。

謝玖兮知道蕭子鐸的能力,但其他人不知道,哪怕他是蕭道的兒子也不能直接做主帥。所以北上青州的大軍由輔國將軍粱稚指揮,蕭子鐸只是副將軍,之一。

粱稚手下一共只有兩千五百人,分給蕭子鐸的人手只會更少。和淮北的軍隊比,這個數字堪稱可憐。

謝玖兮冷冷道:“青州刺史投降北魏,青州本地士兵再加上北魏支援,兵馬何止十萬?他們卻只有兩千五百人。到了青州後,他們既要面對數十倍的敵人,還要攻城,每一步都在拿命搏,你們管這叫運氣好?”

謝韞玉和謝韞珠看到謝玖兮這麽激動,對視一眼,悠悠說風涼話:“可是朝廷兵馬糧食只有這麽點,如今連年征戰,土地荒蕪,遍地都是逃民,能湊齊十萬大軍就已經很難得了。淮北可是我們世家發興之地,總不能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吧?”

在他們看來,出兵保護世家雲集之地徐州,要遠比支援遠在北方、和胡人混居多年的青州重要。謝玖兮明白兵力是有限的,征兵並不是她們上嘴皮碰下嘴皮,朝中絕大部分官員都出身世家,他們將資源傾斜給淮北,也情有可原。

但謝玖兮還是覺得遺憾,若失去了青州,劉宋前幾代君王拼盡一生奠定的基業,就都毀於一旦了。若無青州,南朝再不可能統一天下,收復北方故地將遙遙無期。

但似乎除了她,朝中沒有人想著統一。也是,相比於需要耗費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苦差,怎麽比得上現成的功名利祿。

·

蕭子鐸隨著大軍從東海登陸,齊地百姓聽說朝廷援軍到來,無不歡欣鼓舞。雖然有民心支持,但他們要面對的局面卻著實不樂觀。

都城建康之外,分州、郡、縣三級。青州下轄濟南、樂安、高密等九郡,共四十六縣,治所東陽城。青州最高長官為刺史,住在東陽城,其余郡長官為太守,各自守城。

元嘉北伐時,文帝也就是南陽公主的父親、蕭子鐸的外祖父,為了拿到青州近乎拖垮國力,之後北魏數次想奪回青州,南北兩方常年交手,各有勝負。但這次不知怎麽回事,北魏士兵如有神助,進攻猛烈且不知疲憊,宛如銅筋鐵骨。

北魏士兵接連奪下好幾座邊境城池,青州刺史自知打不過,很快獻城投降。其余諸郡的太守聽聞刺史投降了,也紛紛倒向北魏,只有極少幾座城池的長官不願意投敵,還在抵抗。

然而,青州第一、第二大的城池東陽、歷城已被北魏人接手;高密、安丘二郡太守不願意投降又不敢迎敵,棄城而逃;唯一一座稍有規模的城池東萊還在宋將手中,但東萊臨海,十分不利於作戰。

主將粱稚聽著斥候傳回來的消息,臉色十分凝重。他們只帶來兩千五百人,一旦在野外遭遇魏軍,定會全軍覆沒,他們需要盡快找到城池,據城作戰。

粱稚想了想,毫無懸念地選擇進攻距離他們最近又沒有太守坐鎮的高密城:“傳令下去,明日起向高密急行軍,務必拿下高密。”

一路上安安靜靜的蕭子鐸突然開口道:“將軍,我覺得此計有待商榷。高密距離東陽不過三百裏,可是高密太守脫逃,北魏遲遲沒有派新人接手高密城,可能就是在守株待兔。我們能順利攻下高密城當然好,但一旦我們耽誤了,很可能會被魏軍全殲於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