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這次決賽,選手並不多。畢竟每個直轄市或省也只選前三名,加起來也不過百。表演只有一次機會,每人都拿出看家本領,報的曲目都是很難。

剛開始蘇以沫報了一首難度中等的曲子,很適合她這個年齡階貨,上台演奏,幾乎可以到遊刃有余的地步。

但是老師卻一口否決,並且把往年參賽選手報的曲子逐個念給她聽。個個都是難度極高的曲子。

不說這些青少年練鋼琴沒多少年,就是那些鋼琴家都未必能遊刃有余。

她剛開始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直到老師說了幾句話,“你報這首簡單的曲子,就算一點不出錯,也最多只給六分。你報難度高的曲子,大家都知道這曲子有難度,反而會看在你勇氣可嘉的份上,多給打幾分。你不是想贏得比賽嗎?既然是沖著比賽去的,就不能浪費。”

於是蘇以沫硬著頭皮準備了一首難度極高的曲子《伊斯拉美》。

作為世界排名難度第五的鋼琴曲,它的難度可見一斑。

她平時也會練習這個曲子,但她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彈很好。這首曲子很長,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來自新聞)。

常言道忙中出錯。整首曲子有許多高難度技巧,大量快速重復音及保持音,三度,大跳,雙手交替和弦,琶音,跳躍和弦等等。需要演奏者雙手流暢、轉換專注、暴烈地“砸琴”,清晰展現層層遞進的和聲線條,沒有幾把刷子的演奏者根本沒辦法在獨奏會上“瞞天過海”,這就是傳說中的“大招”。(來自新聞)

她現在要演奏的就是這首曲子。

蘇以沫深吸一口氣,手指緩緩放到琴鍵,這首曲子的原作者巴拉基耶夫,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當然要練就這麽快的速度也沒時間看譜。她幾乎是全神貫注在演奏這首曲子。

她彈得吃力,越到尾奏,她的速度就越快,額頭甚至沁出汗水。

張招娣和郝思明不懂鋼琴,但兩人聽著這琴音也覺得心跳如擂鼓不停敲擊。好像在號召別人起來跳舞。那種熱情奔放無不在感染聽眾。

一曲後,張招娣和郝思明後知後覺給她鼓掌。

張招娣聽鋼琴的次數是遠遠比丈夫少的。她大多時候聽女兒彈鋼琴也只是在早晨那半個小時。

女兒練琴時彈的曲子都是磕磕絆絆,完整又流利地彈完一首曲子都是在晚上。那時候她練得差不多了,但她沒機會聽到。

她還停留在女兒彈兒歌鋼琴的階段,幾年後,突然水平拔高這麽多,很難不讓她驚艷。

怪不得丈夫說女兒對鋼琴很癡迷。要是不喜歡它,她怎麽可能進度這麽快。

蘇以沫彈完一曲,揉了揉手腕,沒有停下來休息,而是珍惜這難得的一個小時,再次演奏。

她一連彈了三遍,等手指承受不住這種高強度敲擊,她才彈了一首難度適中的曲子。再然後就是熟悉的兒歌,最後剩下十分鐘,她再次彈了一遍《伊斯拉美》。

演奏完,張招娣剛想誇贊女兒彈得好,沒想到旁邊傳來清脆的掌聲。

蘇以沫站起來,這才發現周圍不知不覺聚攏不少人。

這些應該是飯店的客人,蘇以沫沖對方點了點頭。

鼓掌的先生走過來,沖她笑了笑,“你剛才彈了六遍,第一遍和第六遍可以及格,第三遍彈的時候,有兩個音彈錯了,第四遍有一段重復了,第五遍速度明顯下降。你是不是練得還不太熟?”

蘇以沫點頭,“是不熟,我只是個業余選手,彈這首曲子有點力不從心。”

霍先生有些詫異她的回答,“可我看你彈琴的動作不像是業余的。你起碼練了七八年。”

蘇以沫失笑搖頭,“沒有。我才練四年多。不到五年。”

她看著對方,打量他眉眼,“我是不是在哪見過你?”她突然眼睛一亮,“您是霍先生吧?”

霍先生點頭承認,“是啊。”

他坐過來指點蘇以沫幾句,服務員剛想上前勸說,張招娣拉住他,“我再付錢,讓他指點我女兒一下吧。”

雖然不認識這人是誰,但看女兒那熱切的眼神想來這人名氣挺大。得名師指點,女兒進度肯定很大,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郝思明立刻再去交錢。

霍先生這一教就是一個多小時,蘇以沫按照他教過的方法,重新再彈一遍,技巧明顯提高不少,尤其是放大招的時候,她的手速完全轉得過來。

霍先生眼底閃過一絲激賞,“確實聰慧過人,一點就透。”

他站起來沖張招娣道,“你是這孩子的家長吧。這孩子是塊璞玉,以後只要勤加練習,將來說不定能闖出一片天。”

蘇以沫有些窘,就她這樣還是璞玉?這真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霍先生嗎?該不會是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