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6/7頁)

不知誰將報紙遺落在了長椅上。

池翊音微微彎腰,拾起那份報紙。

上面碩大的標題,正是他之前在馬車上一瞥而過的疑問,而新聞中描述的,確實是馬家的慘事。

還配了一張照片。

新聞中說,商會會長馬家與本鎮鎮長之子結成親家,本是全鎮人贊揚的一樁美事,卻沒想到喜事變喪事。成親當晚,無一人幸免,全都被不明人士所殺。

不過,有附近的居民聲稱,自己在馬家附近看到了紅衣身影,像是當晚出嫁的馬家大小姐。她一身血,恐怕就是她殺了所有人。

而天亮之後清點屍體,果然,馬家大小姐的屍體不翼而飛。

新聞的最後,還猜測這是厲鬼殺人,建議鎮上居民不要靠近馬家和鎮長家,去寺廟求個佛回家,以保平安。

在旁邊的木板上,池翊音還看到了一些當時鎮上的文人寫的文章,字裏行間全都是在痛批馬家大小姐,說她不守婦道貞潔,還惡毒殺人,應該直接浸豬籠!

文縐縐的措辭下,隱藏的全是對這個可憐女孩的惡意。

池翊音沉默了半晌,失笑搖頭,眼眸中滿是嘲諷。

為那個沒有人肯幫馬玉澤的年代和鎮子。

但慢慢的,他的眼神忽然一凝,察覺到了什麽。

池翊音伸手掀開貼在木板上的文人文章,下面還有很多已經發黃的布告。

其中幾張全都是鎮長家在請大夫的消息,說是鎮長公子重病,重金懸賞中西醫大夫。

越往後,金額開得越高。甚至到最後已經不再聘請名醫,而是在請道士大師上門。

池翊音眉頭緊皺,知道這就是那位要和馬玉澤成親的官員公子,看起來像是官員知道兒子重病不愈,便想要讓兒子結婚沖喜,靠喜事沖掉兒子的病氣,能夠趕快好起來。

可奇怪的是,池翊音之前在噩夢中看到的成親場景,可根本不是沖喜的布置。

怎麽會有人家為了沖喜而子時娶新婦?鬼時娶親,不怕直接把新郎沖沒了嗎?

池翊音迅速看了一下這些公告的落款時間,發現官員請道士大師的時間,就在馬玉澤被叫回家中的前兩天。

所有的線索開始編制拼湊,猜測在池翊音的心中漸漸成形為真相。

或許,就是大師上門看過之後,給官員提出了這個沖喜的建議。

但事出緊急,就算官員愛子心切,也沒辦法立刻準備好一個新娘子給兒子。況且兒子生病快死了的事情幾乎全鎮人都知道了,正常愛護女兒的人家,誰肯將女兒嫁過來?

官員因此而把主意打到了馬玉澤的身上。

馬老爺商人重利,別說讓他把女兒嫁過來,只要能獲利,讓他自己嫁過來都樂顛顛的。再加上馬玉澤名聲有損,在那個年代已經注定了沒辦法說個好人家,比起低價賤賣,不如在這時候出手賣個高價給官員。

至於馬玉澤以後幸不幸福,或者活不活的下去?

那與馬老爺無關。

一個為了兒子而讓利益。

一個為了利益而賣女兒。

兩人一拍即合,叫回了馬玉澤,讓她嫁給官員兒子沖喜。

馬玉澤本來並不同意,但馬老爺告訴她,就因為她,所以她母親倍感丟臉而上吊自殺,又逢馬玉澤眼睜睜看著弟弟身死,愧疚和自責壓垮了她,她急切的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來為了自己的愧疚贖罪。

因此,即便她並不願意,但最後還是答應了出嫁。

可,最後又為什麽會導致了馬玉澤的死亡,讓成親在子時舉行……

池翊音的視線下落,瞥到了另一張報紙下面的小版塊上。

一則占地面積格外大的訃告,吸引了池翊音的注意力。

這訃告的主角……竟然正是官員家的兒子!

死亡時間,就在馬玉澤成親的前一天,重病不治而死。

這一瞬間,池翊音恍然明白了這是怎麽一回事。

本來要以親事沖喜的官員兒子,卻死在了成親之前,但馬老爺不想放棄到手的利益,官員也不想兒子黃泉孤單。

於是幹脆親事不變,但本來用來沖喜的馬玉澤,卻相當於被以陰婚配給了已經死了官員兒子。

所以……馬玉澤的怨恨才如此之盛啊。

池翊音想起,自己在噩夢中時,全程都是被丫鬟婆子攙扶著的,甚至在向馬家老爺夫人拜別的時候,是一個力氣極大的婆子硬生生壓著馬玉澤彎的腰,好像她那個時候行動不便,連走路都艱難。

如果是那個年代其他的閨閣小姐,池翊音不覺得有什麽不對。

但馬玉澤接受新派教育,善騎馬,會武術,會擊劍彎弓,多次參與滬都街上行動,她絕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有力氣的嬌小姐。

唯一的解釋,就是那個時候兩家擔心馬玉澤知道真相反抗,所以提前喂了藥,讓她失去了行動力昏昏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