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3/4頁)

靖國公嫡長孫涉嫌殺害成國公世子,這案子順天府不敢接手,中午事發,下午案子就移交到了大理寺。

國公爺得到消息趕到大理寺,正遇上成國公氣勢洶洶地提著刀來說要殺了趙桓熙為朱志福報仇,兩人差點在大理寺裏動了手,被大理寺卿詹鶴給勸住了。

成國公懷恨而去,大約進宮找他的好妹妹珍妃去了。

國公爺去牢裏探望趙桓熙。

大理寺的人倒是沒敢苛待趙桓熙,畢竟人雖是在兇案現場抓的,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就是他殺的人,加之他身份不一般,就把他關在一間帶簡易床榻的單人牢房裏。

此刻他正頹喪地坐在那張磚頭砌成的床榻上。

他覺得很挫敗,那麽輕易就上了別人的圈套,如果是冬姐姐,一定不會這麽容易中計。

可是他明明叮囑過那玉匠不許做第二塊和他定制的一模一樣的玉佩,為什麽會有第二塊?

府裏的人為了栽贓陷害他,竟然能心狠手辣到去殺了朱志福,這件事到底該怎麽收場?

之前他下定決心要以嫡長孫的身份繼承祖父的爵位,可此時也不免反思,他有這個資格和能力嗎?如果沒有祖父,他得自己面對這件事,他該怎麽辦?

他篤定這件事是府裏人做的,會是府裏的誰呢?趙桓旭?他腿傷著呢,不可能。五嬸嬸?她以前都是攛掇四嬸嬸出面和母親作對,不像是有此魄力的人。那只剩下……祖母了,繼祖母。

怪不得以前母親背地裏都叫她老虔婆,原來她真的能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來。

“桓熙。”牢房外突然傳來祖父的聲音。

趙桓熙擡頭一看,見果然是祖父站在牢房外,一身光鮮的紫色官服,襯著鬢邊蒼蒼白發,愈發顯得老態畢露。

趙桓熙看得鼻子一酸,從榻上下來,走到牢柱後面向國公爺深深一揖,道:“祖父,對不住,都怪孫兒愚蠢,又給您添麻煩了。”

國公爺將他上下打量一番,見沒受傷,便問:“究竟是怎麽回事?”

趙桓熙就將今日發生之事原原本本地給他說了一遍。

國公爺不是笨人,聽完之後便也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他沉默了一陣,對趙桓熙道:“你別害怕,祖父很快救你出來。”

趙桓熙點點頭。

國公爺回身走,走了幾步,又停下,沒回頭,只道:“桓熙,此事,是祖父對不住你。”

趙桓熙看著他的背影,口微張,還沒反應過來,國公爺就離開了。

靖國公府,徐念安還沒理出頭緒,扈剛回來了。

殷夫人忙令他來見。

扈剛向三人行了禮,向殷夫人稟道:“太太,屬下奉三姑娘之命監視二房,前兩天發現二房的人似有所察覺,所以今日屬下也給他們布了個迷魂陣,然後發現寧家三郎在城外的柯家村囚禁了七八個男人。屬下擔心打草驚蛇,命一人在那兒留守,自己先行回來稟報。”

徐念安一聽,忙在桌上的紙條中一陣扒拉,尋出其中一張,瞧了兩眼,對殷夫人道:“母親,被寧家三郎囚禁起來的這幾人,很有可能便是綁架囚禁朱志福之人。我四妹夫這邊打聽來的消息中有這麽一條,說是有三四個人輪流出沒於城北小巷,采買各種吃食。因為他們人多,盯梢之人未敢靠近查探。需要三四人出門采買吃食,那宅子裏必然留守的人也不少。這幫人昨天下午突然沒了蹤跡。”

“那這些人又是哪來的?”殷夫人問。

“令德堂的李媽媽八天前去過一趟小河莊,這些人,八成是從小河莊出來的。”徐念安道

殷夫人頓住,少頃又握起拳頭來,恨聲道:“真是那老虔婆!”她一臉怒色地吩咐扈剛:“你即刻帶人去把那些人給我押回來!”

“母親,此刻不宜輕舉妄動,還是要等祖父回來再做定奪。”徐念安阻道。

“可是桓熙還在牢裏呢!”殷夫人心焦。

趙佳臻道:“現在此案必然已經傳得滿城風雨,明裏暗裏怕是有不少雙眼睛都在盯著咱們府上,此時我們若有動作,必會被放大做文章。此刻若是去將那些人提回來,到時候祖母反咬一口,說是咱們長房和二房合謀做局陷害她們五房,如何是好?您難道還指望二房的人來為咱們作證嗎?還是等祖父回來定奪為好。”

“而且若真是祖母做下的,祖父怕是……不會讓她上公堂的。”徐念安一句話讓殷夫人平靜了下來。

是啊,若真是那老虔婆做下的,國公爺為了保住早死的趙明誠的名聲,保住靖國公府的名聲,鐵定不會讓老虔婆上公堂。那她的桓熙怎麽辦?難不成替那老虔婆頂罪?

想到這一層,殷夫人心中隱隱生了恨意。

若不是國公爺偏心,久久不定世子之位,她的桓熙,又何至於遭這份罪?此番桓熙若是能安然脫險也就罷了,若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