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主公坐著說話吧,無需多禮。”

楚恒站起來道:“太傅乃國家之望,變法之師。如今,我青閥變法深入民心,春風化雨。百姓於太傅猶如赤子。”

“然,治政之道,我等皆是一知半解,全憑太傅指點迷津,統籌萬方。太傅數月不見,我等就不知所措了。”

變法官員都是點頭。

這一系列的變法大政,說起來容易,其實在執行過程中,卻殊為不易。

說到底,就是分清輕重緩急,主次有序,施政分寸得當,恰到好處。

姜藥整衣肅然道:“唯有德者,能以寬服人,其次莫若猛也。本閥以儒道教人心,以法制衛人道,法體儒用,是以寬猛之衡,便是政和。”

“政寬則民慢,糾之以猛;政猛則民殘,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是以陰陽相濟,政通人和。”

又一個朝臣站起來道:“太傅之言,真是黃鐘大呂,震耳發聵,我等受益匪淺。只是,敢問太傅,我等應該如何知寬猛?察得失?識陰陽?”

意思是怎麽診斷政治健康,怎麽知道寬猛是否相濟,陰陽是否調和。

這就是操作層面的問題了,屬於方法論,而不是指導思想。

變法官員們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青閥朝廷體制已經很完善,成為整個真界的變法淵藪。但只是在職能機構和法制層面比較完善,可是在管理操作上,卻很粗放,很稚嫩,很原始。

變法官員們,從朝廷到地方,都是拿著《大青簡律》和《四書五經》,根據姜藥的語錄指導,在學著做官,學著管理政治。

為此,有人專門編纂了《姜公語錄》,來作為做官理政的指導方法。

姜藥侃侃而談:“一要智,二要公。智而公,行必達。是以,智公二字,便是施政之器。”

“先說智。有智者明,智者知也。自古得失,莫不由此。”

“智有八也。眾智,獨智;正智,狡智;大智,小智;上智,下智。”

“此乃八智,爾等不得不察!知八智之變,就是明!”

眾人聞言,都是若有所思,各有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是以,獨智不如眾智。宜集思廣益,察納雅言,不宜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正智不知狡,正智反為狡智困;大智不知小,大智反為小智欺!所以,爾等為官要知道,要能破其狡智,識其小智!”

太傅說的真好啊。這些道理,雖然他們明白,可之前從未這麽總結過。

“下下人有上上智,而上上人有下下智也。”

“智不窮於變,是以智貴變也。”

“那麽,如何增加智慧?那便是學以致用……”

姜藥洋洋灑灑說了一大篇,就是告訴官員,你們要有更高明的智慧,才能發現大小問題,知道事情的真相,診斷施政是否正確,才不會被蒙蔽。

無論是當好一個尚書,還是當好一個郡守,都需要“明”。

有了智而明,還必須公!

關於公,就是公心為用,官之德也。

無論管理哪個衙門,你有了明智和公心,那麽就沒問題了。

“……公心尤重,公心常在,自然明心見性,智慧高深……為官者,掌方面權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座的變法官員,都聽得的不住頷首,覺得太傅這些話大有道理,深有啟發。

正在此時,忽然一個渾厚的聲音道:“好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太傅論政,真令人獲益匪淺。”

說話間,一個武真後期的雍容男子,就大步進殿。

竟然是如今的丞相:藍晟!

“丞相!”藍黨官員一起站起來,恭敬的對藍晟行禮。

可是姜黨成員,卻一個沒動,一個個面帶冷笑。

姜藥大喇喇的點點頭,“丞相此來,所謂何事?”

藍晟冷笑道:“太傅或許忘了,今日正是我大青常朝之日。可是君府朝堂之上,卻一個人都沒有,竟是都到了太傅府。”

“所以,為了上朝,老夫只能來太傅府了。”

禮部尚書陳韜站起來說道:“丞相此言差矣。既然今日常朝,丞相為何不召集百官上朝呢?”

“丞相沒有召集,我等總不能直接進入君府。”

藍晟看都不看這些姜黨,而是直接看著姜藥:“太傅,神洲大營傳令天下,各家武閥抽調一半精兵,加入神洲大營。”

“西域武閥的兵馬都有所抽調。神洲大營西域分營,可就在百萬裏之外的靈丘。可丘南地區的武閥,卻在我大青壓力之下,不敢抽調精兵。”

“我倒要問問太傅,這兵馬是抽呢,還是不抽?他們可都是看著我們呢。”

姜藥忍不住一笑。這個藍晟果然不簡單,竟然在這等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