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位兄長共同約定(第2/3頁)

瓦剌等蒙古部落趁機東遷,要把阿裏不哥一脈變成傀儡大汗。

沒了大元的壓制,相對獨立的四大汗國也打了起來,想先“攘內”,然後向東吞並草原上蒙古本部(蒙哥繼承大汗後,拖雷一脈成為蒙古本部,即韃靼部),然後南下攻打大明,再建新大元。

所以現在北邊的平靜,只是暫時平靜。等西邊四大汗國和北邊瓦剌韃靼內亂結束後,他們的目標一定是大明。

韃靼在朱文正、李文忠突襲後,已經不足為懼。所以朱文正想要去西北鎮守,防備四大汗國和瓦剌本部(瓦剌的祖地即準噶爾)入侵。

朱文正本來在猶豫,當他聽了朱標說了朝中局勢後,他便堅定了自己的決定。

大明急需休養生息。這休養生息不僅是民生上的休養生息,也是思想上的統一。

大明不是大宋的延續,甚至不是漢唐的延續。標兒想要創造一個遠邁漢唐的大明。為了這個目標,朝堂上絕對不能再亂哄哄下去。

標兒早就在著手準備,只是總有意外發生,讓標兒東奔西跑救火。再加上標兒的太子身份不能公開,許多事不能做得太過。

現在標兒歸位,大明四周要麽已經臣服要麽自顧不暇,大明終於可以有一段安穩時期。

這安穩時期不會太長。朱文正將去西北,讓大明的安穩期變長。

獨自離開最愛的兄弟們,朱文正自然不舍。但為了標兒,這個西北鎮守大元帥,除了他,還有誰能當?

李文忠和陳英都沉默。

半晌,陳英道:“等標兒處理好朝中的事後,我會回南邊。安南行省上部與四大汗國接壤,我與你一同防備四大汗國。”

朱文正笑道:“你先扛著。等我那幾個堂弟長大了,標兒肯定會派他們來幫你。你鎮守雲南,那幾個小子中選一個人鎮守安南。”

朱文正這句話的還有一個含義,就是陳英隔絕安南與中原,一邊輔佐藩王,一邊也防備藩王。

雖然那幾個弟弟現在非常尊敬和信任朱標,但朱文正顯然並不會全然信任他們。

陳英雖然面上不顯,但他繼續留在雲南,也有這個想法。

李文忠苦笑:“你們一個南一個北,都跑得遠遠的,我呢?我去東北?東北有燕乾在,用不上我。”

朱文正道:“我和阿英出鎮西南西北,之後肯定都很難再挪窩。朝中需要有一個隨時能挪窩,聽從標兒差遣的人。以最差的打算,如果朝中有人反叛,標兒手中要有一支隨時能用的軍隊。”

李文忠的笑容更苦澀了:“行啊,你們倆鎮守邊疆建功立業,我就在朝中救火?我看標兒心腹這個身份,阿英當不是更好?”

朱文正白了李文忠一眼:“不行。我姓朱,是藩王,不能留在朝中;阿英和標兒沒有血緣關系,他在朝中地位不夠;你是標兒表哥,身份剛好合適。”

能在京中領兵的人,血緣關系與皇帝遠了不行近了也不行。所以許多皇帝都會選擇外戚領兵。

李文忠身為皇帝表親的身份,正好是“外戚”。

李文忠單手撐著下巴:“好吧,我陪著標兒。”

陳英見李文忠滿臉不樂意,無奈道:“你裝什麽?你不是很喜歡工程……標兒說的什麽來著?基礎設施建設?比起領兵,帶著兵到處去修城築堤,才是你最愛的事吧?你留在中原,正好統領……工程兵?是叫這個?”

李文忠“噗嗤”笑道:“就是工程兵。好了,我不裝了,我確實喜歡這個。”

李文忠剛讀書識字的時候,就對基建工程十分感興趣。朱標為此自學了古代基礎建設相關書籍,又從腦海裏摳出了些鍵政經驗,教導李文忠相關知識。

北京城的修建和改造,就是李文忠在朱標的指手畫腳下主導。

雖然李文忠打仗的能力和朱文正、陳英不相伯仲,但李文忠的興趣確實不在打仗,而在基建。

“那就分配好了。”朱文正伸出一只手,“我去西北,防備蒙古汗國和吐蕃。”

陳英伸出手,覆蓋在朱文正的手背上:“我留在雲南和安南,為標兒守住歐洲通往大明的海上要道。”

李文忠笑著將手覆蓋在陳英的手背上:“我留在朝中保護標兒。”

人笑容燦爛,在此定下了一生的誓言。

此幕被記載在了史書中。此時不在此處史官的筆活靈活現,就好像趴在房梁上看到了這一幕似的。

這人誰告訴了史官今天的事,後世人並不知道。

後世人只知道,這並非親兄弟,感情卻勝似親兄弟的人之後便天南海北分別,然後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什麽都不知道的朱標,正在廚房中忙碌。

番茄一定要炒雞蛋。

土豆一定要燒肉。

玉米切成小截,與排骨一起燉煮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