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用朱國瑞轉移視線(第2/3頁)

“常丫頭真是可怕,不愧是常遇春的女兒。”

“又去東大陸了?這次不知道能有什麽好東西。”

“樉兒和棡兒真沒用,居然受傷了。”……

三人一邊吃著熱帶甜甜的水果,一邊銳評朝中諸事。

這個時候北京都入秋了,他們還能光著膀子吃水果,十分愜意。

朱文正抹了一把嘴,道:“看來我們確實給你添了許多麻煩,讓你都親自來了。不過我們真的冤枉啊!”

“好了,我知道。”朱標道,“這裏確實是麻煩,如果不能好好處理,就會變成泥潭。”

朱文正猶豫了一下,道:“要不先放棄?”

朱標搖頭:“大越國都對我們動手了,我們不滅掉他們,打完就跑,等他們重建之後再打我們嗎?既然已經打下來,就好好治理。湄公河平原能一年三熟,是很重要的水稻產糧地;南邊海峽是歐洲到我們大明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宛如北方關口。好好經營這兩個地方,要維持百姓生計不難。”

“只是要你親自來才做得到,是嗎?”陳英苦笑,“標兒你離開了北直隸,北直隸怎麽辦?北直隸比這裏更重要。”

朱標挑眉:“我給爹寫信,讓他派朱國瑞去當北直隸知省,弟弟們輔助他。”

三人先呆滯,然後朱文正大笑不止,李文忠和陳英苦笑不已。

“北邊是我和文正平定,南方是我、文正、阿英打下來。北直隸由標兒你治理成如今繁榮的模樣,現在安南行省仍舊由標兒你治理,北直隸還交給舅舅……”李文忠按著額頭苦笑,“朝中看我們不慣的人,現在可找到借口彈劾我們了。”

陳英皺眉:“這樣真的沒問題嗎?是不是暫時把北直隸交給義父其他心腹更好?”

朱文正大笑:“等他們彈劾,最好他們說滅朱國瑞滿門,哈哈哈哈哈。”

李文忠和陳英畢竟是外姓,考慮得比較謹慎。真的姓“朱”的朱文正可一點都不擔心。

朱標沉穩道:“我知道讓陳麟暫代知省,或者隨意讓哪個知道我身份的叔叔當知省,我在北直隸安排好的政策都會繼續執行。但我故意讓爹派朱國瑞當知省。”

朱標解釋自己如此做的目的。

安南行省很重要,就算會暫時給大明帶來麻煩,朱標也要安撫好這裏。

永樂年間,中南半島不是大明的布政使司,就是大明的屬國,大明的海軍就駐紮在舊港,當時是世界上第一強大的海軍。

永樂敢年年用兵,鄭和下西洋所帶來的財富必不可少。

朱標不清楚永樂其他國策和打仗、吏治相關的事,但永樂年間的海上貿易是經濟學必學知識,他當然知道。

為何說鄭和下西洋耗費巨大,沒有收入?因為這些收入進的皇家私庫,和直接海軍使用,沒有進國庫。

永樂幾乎年年對草原用兵,哪來的錢養海軍?這都是海軍自己賺的。

後來明宣宗在閣老們的勸誡將明朝勢力撤回國內,海軍直接廢棄,連船和圖紙都被被燒了,硬生生毀掉了那一支世界第一的海軍。

朱標不是什麽軍迷,看到課本上這一筆帶過的記錄,也忍不住心痛。

永樂年間,倭患基本不成問題;海軍廢棄後,再想抗倭,就要在大明的土地上打仗,就算戰勝了也會給大明帶來極大損失。明中期後,倭患才越演越烈。

大明擁有極其廣袤的海岸線。要禦敵於國門外,沒有海軍怎麽行?

而要養海軍,沒有安南海峽怎麽行?

“安南行省和安南海峽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既然他們膽敢主動進犯大明,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們就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否則後世萬代都會指著我們罵。”朱標神色有些淡漠,“所以,我需要用一件事來轉移朝中大臣的注意力,讓他們不幹涉安南的事。”

為了不讓朝臣在安南行省上使絆子,給自己安撫安南的時間,朱標把“朱國瑞一家”拋出去當誘餌。

對朝臣而言,“朱國瑞一家功高蓋主、權勢滔天、雖目前沒有謀反但完全可以套用‘莫須有’的罪名”,比一個區區安南蠻荒蠻夷之地重要多了。

三人看著朱標淡漠的神情,不由又是心痛,又是懊悔。

他們明明可以徐徐圖之,像之前那樣一邊打一邊屯田,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將安南消化。但因為一時急躁,再加上迷路等巧合,他們立下了很大戰功,也打亂了朱標的計劃。

朱標一向不喜歡用陰謀詭計。

雖然陽謀和陰謀都是謀略,但他們的標兒心軟,道德感很高,不喜歡用“欺騙”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但這次“朱國瑞權勢滔天”的計謀,顯然是很純正的陰謀詭計。

朱標這一手,針對的不僅是想要砍掉朱國瑞一家這個洪武皇帝臂膀的大臣,也玩弄了大明真正的忠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