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絕佳的海軍訓練場(第3/6頁)

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儲備的糧食本就快見底。就算山裏有部分田地,他們也能打獵求生,但已經習慣打劫過好日子,讓他們重新回到山中當山民,他們實在是做不到。

特別是統治對馬島的宗氏家族。他們依靠搶劫過上了和倭島貴族差不多的奢侈生活,現在要讓他們變回山中野人,也太為難他們。

對馬島還收留了許多從倭島逃出來的落敗貴族武裝和他們的家人仆人,這些人大部分都不會種田和打獵,純粹靠搶劫過日子。被明軍這麽一堵,他們最先失去了口糧。

對馬島很快因為搶奪糧食發生了內亂。一些老人、女人和小孩最先被驅趕著跑出來,擺出最淒慘的模樣(也可能是真淒慘)求救。

但封建軍隊心硬如鐵,在打異族的時候心比鐵還硬。

明軍嚴格執行廖永忠的命令,仍舊見人就放炮見船就放炮,根本不與這些人接觸。

見賣慘無法引發這群人的同情心,一些貴族讓自己的家仆們穿著華麗的盔甲冒充自己,然後捧著金銀和投降的旗幟,願意歸順明軍。

但這些人出現在海岸時,迎接他們的仍舊只是炮擊。

待視野內的人全部消失後,明軍才會上岸去看看他們拿來了些什麽東西。

於是倭寇再不敢出山,只能死死熬著。

他們現在想到了好辦法。等吃的不夠的時候,就驅趕人出來送死,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糧食。

於是他們繼續內戰,失敗者被綁著推出去送死。這樣既能空余出更多糧食,還能消耗明軍的炮火。

倭寇都知道,國家的正規軍出戰一定會有利可圖。越是穩固的王朝,越不會輕易出兵。他們朝廷的戶部不會允許。

明軍的火炮很可怕。如此可怕的火炮制作成本一定相當高昂。他們等待明軍發現無利可圖,主動撤退。

對馬島當了這麽多代的倭寇,在高麗政局還算穩定的時候遭遇了無數圍剿,最後都是采取躲進深山等撤兵順利熬了過去。

他們相信這次也不例外。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朱標從耽羅島這座火山島采集到了許多原材料,又從大明運來設備和工匠,在耽羅島建立了新式造船廠和火器廠。

耽羅島遠離大明,朱標特意采取了工廠的架構,讓造船廠和火器廠的運行更加順暢,產能更加高。

當知道對馬島上的倭寇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後,朱標還帶來了大量需要銷毀的舊火炮舊彈藥,一邊讓明軍繼續執行巡邏任務,一邊邀請高麗的官員來參觀。

看,雖然這些都是舊式火器,但威力仍舊不俗,至少打個倭國人輕輕松松。

大明很快就要攻打東北,和你們在北邊打出狗腦子的女真人很快就會變成大明百姓,大概率還會被移民到南方更溫暖的地方去屯田。你們北方將不需要防線,唯一的敵人就是倭島。

看到這些好東西,你們不心動嗎?

心動就行動,錯過這次機會,我們就要去南邊了。

“南洋已經有許多島國都在和大明商量火器貿易的事。這種舊火器以後都不會再制作,賣一點少一點。新火器我們短時間內不會賣。錯過這個時間,你們就沒有機會立刻拉起一支全火器的軍隊……”

朱異沒有口若懸河,只是實話實說。

高麗官員都知道朱異是個實誠人,有極高的自我道德要求,絕對不會說謊。所以他們都慌了。

於是朱異又完成好幾筆糧食訂單。

廖永忠道:“他只說南洋有國家和我們商量火器貿易,但怎麽不說目前還沒有任何進展?”

朱標道:“為什麽要把話說盡?他們又沒付給我們情報費。”

廖永忠:“……”

他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做生意。

廖永忠又感慨:“這一路走來,即便是高麗的都城開京都顯得十分荒涼,城外遍地饑民,據說幾年前發生大饑荒之後,一直沒緩過來。我萬萬沒想到,他們的貴族還有那麽多糧食可以拿出來買火器。”

朱標道:“我還以為廖叔叔習慣了。元朝最後幾年年年天災,大都附近有張士誠等人的漕糧接濟,年年餓死的人至少以萬計,但也不耽誤貴族們酒池肉林,元朝和所有軍閥的軍隊也有足夠的軍糧。”

朱標笑了一聲,不知道是嘲笑還是自嘲:“饑荒中哭泣的只是百姓,和貴族有什麽關系?說不定他們還過得更好了。這是很好的搶劫百姓財富的機會啊。”

廖永忠沉默了一會兒,問道:“大明……大明以後也會變成這樣嗎?”

朱標很疑惑廖永忠居然會問出思想這麽深刻的問題,總不能是爹逢人就拿出天書炫耀,連廖叔叔都難逃爹的魔爪吧?

朱標道:“肯定會。我們只能保證我們這一代……不,只能保證我們自己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