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張士誠平江城覆滅(第2/3頁)

朱元璋和張士誠一前一後來到城門外平地上。

朱元璋活動了一下肩膀,道:“你說你要見標兒,為何?”

張士誠道:“我如果說我只是想見一見他,和他聊一聊,沒想過害他,你信嗎?”

朱元璋道:“接到你的信的時候我不信,但現在見到你我就信了。隨意打一場,點到即止。你隨我回應天,我召標兒來見你。”

張士誠道:“我不會降。”

朱元璋翻了個白眼:“等你見了標兒後,你想降想死都隨你,但別想逃。”

張士誠低頭擦拭了一下長刀,沉聲道:“不逃。”

短暫對話之後,朱元璋和張士誠同時夾緊馬腹,如離弦的箭一樣沖向了對方。

鬥將中,本應該以長槍為主。但此刻朱元璋和張士誠不為廝殺,只是想比一比,便只用長刀。

兩匹駿馬不斷擦身而過,兩柄長刀不斷碰撞,火星四濺,發出刺耳的聲音。

張士誠是當世猛將。

朱元璋身為元帥和主公的身份更為人所知,他早年親自廝殺的經歷被過分耀眼的統帥才華掩蓋,倒是被人忽視了。

但像朱元璋這樣二十七歲的乞丐,到了紅巾軍中能一路爬到將領的位置,除了那張好看的臉,本身勇猛也是原因之一。

朱元璋一窮二白,加入紅巾軍的時候又沒讀過書,身上值得別人誇贊的東西除了臉,就只有一身力氣了。

早期的仗,都是朱元璋親自當先鋒一刀一刀砍贏。

即使現在朱元璋身為主公,很少再親上前線,就算上前線也是督軍。但他的武力在毆打老夥伴的鍛煉中並未退步,甚至更加純熟。

但他現在每一招都壓著張士誠打,倒不是他的武藝超出張士誠多少,而是兩人從心境到身體狀態,都有天壤之別。

朱元璋每日在城外都能吃到肉,張士誠為了守城精打細算不敢多吃;朱元璋已經當了皇帝氣勢正強,張士誠身為敗者還遭遇了幼弟的背叛;之前張士誠為了突圍,能把常遇春追著打,現在他心底那股氣已經泄了,力道也就不強了。

朱元璋一刀比一刀更沉,張士誠手一抖,長刀脫手飛出。

朱元璋收刀,心情不知為何,瞬間低落:“照顧好張士誠和他的家眷,不可騷擾,不可薄待。”

心驚膽戰地看著朱元璋自己跑去鬥將的徐達松了一口氣:“是!”

朱元璋令明軍入城時嚴格遵守紀律,不可擾民。

常遇春在同僚灼灼目光中,委屈地接下了撫民的重責。

“屯田元帥常遇春來了,你們還擔心什麽?”

“都麻利點收拾東西,等著屯田元帥帶你們屯田。”

“我們打張士誠,和你們平江的百姓有什麽關系?去去去,別來煩我們,去煩屯田元帥去,他才會管你們。”

百姓們看向那個滿臉煞氣的黑臉將軍:“常元帥?”

常遇春的語氣冷得可以掉冰碴子:“嗯,是我。”

百姓們擔憂害怕的臉色立刻變得輕松了不少,乖乖接受明軍指揮,清理城中戰場殘留。

常遇春臭著一張臉,好像馬上就要暴起砍個人。但百姓們知道他是常遇春之後,都不再怕他。有年老的人,還拉著他問東問西。

將領們皆指著常遇春哈哈大笑,笑了之後,心中又很是羨慕。

被人懼怕,怎麽也沒有被人敬佩愛戴看著更有本事啊。

常遇春安撫城中百姓的時候,順帶救了一場火。

張士信開城門,迎明軍入城,張士誠兵敗。張士誠的妻子劉氏不想被將領劫掠,便帶著張士誠的妾室,抱著張士誠的兩個幼子登上齊雲樓,要焚樓自縊。

劉氏命人在齊雲樓下堆積薪柴的時候,一個小妾的老父親來找到常遇春,求常遇春救救自己女兒。

皇上正在勸降張士誠呢,張士誠的妻妾子嗣怎麽能死?!

常遇春急匆匆趕到,在火剛點燃的時候就撲滅火焰,沖上齊雲樓,將哭哭啼啼正在被逼上吊的張士誠的妾室救下來,並讓大夫為差點斷氣的張士誠幼子診治。

劉氏訓斥常遇春,要為張士誠守節。

常遇春不耐煩道:“你想死就死,別拉著不想死的人死。”

常遇春看向那些十分害怕的張士誠妾室,道:“你們若想恢復自由身,就進勞動改造營幹活賺取積分,等待分田;你們如果想為張士誠守節,等張士誠死後你們隨他上路,我絕不阻攔。”

他又看了一眼滿臉脹紅的劉氏,道:“張士誠還沒死,以後死不死還不知道。他就這兩個兒子,你就算要為他守節,好歹派人把兩個孩子送出去,給張士誠留個後。”

兩個年幼的孩子被大夫救醒。

以他們的年紀,不太認人。他們只知道是常遇春救了他們,就以為常遇春是好人,是父親派來救他們的人。

兩人撲到常遇春懷裏嚎啕大哭,還試圖往常遇春身上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