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常遇春千騎奪巴蜀(第4/4頁)

但最重要的不是投降的人,而是巴蜀的老百姓們。

常遇春在巴蜀中已經頗有仁名,巴蜀的老百姓們就等著常遇春來救苦救難。

當常遇春拿著明升的投降詔書光明正大來接管明夏的地盤時,巴蜀百姓們心中最後一絲被明夏報復的擔憂消失,立刻喜迎大明王師。

吳友仁以為巴蜀天險,能守很久。

但他沒想到,自己剛斬斷了鐵索木橋,麾下就有士兵通知附近老百姓,偷偷去給常遇春帶路,從山中小路繞過天塹。

常遇春見此機會,心頭一橫,居然就率領這千余騎兵長驅直入,鋌而走險,靠著巴蜀老鄉指路,直接一支奇兵進入成都。

當常遇春一路暢通無阻來到成都時,吳友仁還將大軍駐守在各處天塹關隘,等著與常遇春正面決戰呢。

吳友仁看著骨頭硬,常遇春突然出現在成都城中——成都城門也被老百姓和守城士兵打開了,常遇春一點抵抗都沒遇到,直接被城中百姓帶路去了皇宮,他立刻膝蓋就軟了,當即投降。

最堅定的抗明投元將領吳友仁都投降了,常遇春已經在成都接受了明升當眾投降,其他巴蜀將領就不攻自破,紛紛趕緊投降,生怕晚投降一步,就比其他人少一分投降的“功勞好處”。

常遇春只能說,這是他打的最容易的一次仗,辛苦都只在趕路上了,他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有多大的戰功。

常遇春道:“功勞不在我,也不在降將,在巴蜀的百姓身上。”

聽了常遇春的描述,朱元璋先暢快大笑,笑完之後,他嘆氣道:“在百姓身上啊。”

常遇春點頭:“嗯,這次功勞最大的是巴蜀的普通百姓。”

朱元璋道:“明年建國之後,先減免巴蜀百姓三年賦稅。”

常遇春立刻起身跪下:“謝主公!”

朱元璋將常遇春扶起來,道:“謝什麽?有功就該賞,這是他們應得的。伯仁,你現在還怨我把你放在後方嗎?”

經此一役,常伯仁應該知道我的苦心了吧。朱元璋感嘆地想。

常遇春耿直道:“若主公不把我放到後方,或許這次北伐,我也和其他將領一樣,正在趕路的時候,就一臉懵地聽說世子帶著幾萬人一兩日內輕松直取大都,自己什麽都沒趕上。所以這次還是後方好,幸虧我沒去。”

朱元璋先愣了一下,然後笑得直不起腰:“你啊,確實是這樣。你沒能去北伐,反倒是立了大功。那些北伐的將領什麽都沒撈到,都在埋怨我為什麽要讓標兒當前鋒呢。”

常遇春嚴肅道:“主公,以後你準備派世子親征的時候,要麽讓我給世子當先鋒,要麽就把我另派一處吧。世子有大氣運,又有大才華。若和世子一同出軍,又不和世子一路,恐怕臣很難獲得功勞。”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他拍著常遇春的肩膀道:“不至於,不至於,下次不讓標兒當先鋒就好。這件事要怪徐達,誰知道他腦子怎麽想的,居然讓標兒當先鋒,我已經罵過他了。”

常遇春不接話。

他表面上粗暴耿直,實際上性子圓滑,可不會順著主公的話去說徐達不好,與徐達結怨。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的性格,沒有繼續吐槽徐達。

他又問道:“我不是說這次北伐。我是說,我將你放在大後方,不讓你帶兵打仗,你真的不怨嗎?”

常遇春愣了一下,然後苦笑:“怨肯定不怨。我現在的名聲和功勞,恐怕比去前線拼殺更大。”

朱元璋欣慰道:“你明白就好。”

常遇春臉色一整:“但是我還是想去當先鋒!主公!讓我回前線戰場吧!我不想屯田,更不想當文官了!”

朱元璋:“……”有點無語。